体内湿热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排汗、穴位按摩、生活习惯调整等方法改善。
湿热体质多因长期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导致。建议多吃绿豆、薏米、冬瓜等利湿食材,避免羊肉、辣椒等助热食物。食疗方推荐薏米红豆粥薏米30克+红豆20克煮粥,或蒲公英茶干蒲公英10克沸水冲泡。
湿热蕴结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清肝胆湿热,藿香正气水化解脾胃湿滞,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宣畅三焦。需中医辨证后使用,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
适度有氧运动促进汗液排出湿热,建议选择慢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或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重点练习。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避免湿邪复侵。
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和曲池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各3分钟,每日2次。配合艾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效果更佳,每次灸10-15分钟。
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居住环境保持干燥湿度控制在50%-60%,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出汗后及时更换。
湿热体质者日常可增加燕麦、荞麦等粗粮摄入,每周进行3次游泳或快走运动。长期湿热伴随口苦、尿黄等症状需就医排查肝胆疾病。女性经期避免使用寒凉祛湿药材,孕妇湿热调理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湿热改善后仍需保持饮食清淡,防止复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