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出生挤乳头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或乳腺炎,需立即停止挤压并观察红肿情况,必要时就医。
新生儿乳头肿胀是母体激素影响的正常现象,挤压可能破坏乳腺组织。发现后立即停止任何外力干预,避免用热敷或冷敷刺激,保持乳头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拭周围皮肤即可。
持续监测乳头是否出现发红、硬结或渗液。轻微肿胀通常2-3周自行消退,若出现皮肤温度升高、黄色分泌物或婴儿哭闹拒触,可能已发生感染。记录症状变化频率和程度,为就医提供依据。
出现轻微红肿时,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每日擦拭两次。禁止使用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不要覆盖创可贴。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避免沐浴露直接接触患处。
确诊细菌感染后,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眼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化脓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所有药物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出现发热、乳头溃烂或肿胀持续扩大时需急诊处理。超声检查可判断是否形成脓肿,穿刺引流仅在严重化脓时采用。手术切开引流后需每日换药,使用抗生素溶液冲洗创面。
日常护理需注意哺乳期母亲避免高脂饮食,防止乳汁淤积加重症状。保持婴儿指甲修剪圆滑,防止抓挠患处。选择透气性好的尿布包裹区域,定期更换体位避免单侧受压。观察期间暂停疫苗接种,直至炎症完全消退。出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送检培养,排除罕见的新生儿乳腺炎并发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