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凹陷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粘连、肿瘤压迫或外伤导致,需根据病因选择手法牵拉、负压吸引或手术治疗。
胚胎期乳腺导管发育不全可能导致乳头基底组织纤维化,形成先天性乳头凹陷。轻度凹陷可通过每日温水热敷后,用拇指和食指水平捏住乳晕向外牵拉,每次持续10秒,重复20次。中重度需使用乳头矫正器,每天佩戴8小时以上,持续3-6个月。
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慢性炎症会造成导管周围组织粘连收缩。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肟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慢性期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软化瘢痕。乳腺癌肿瘤压迫需通过乳腺钼靶和穿刺活检确诊,行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
哺乳期暴力吸吮、胸部撞击等外伤可能导致乳头支持韧带断裂。新鲜损伤应立即冷敷止血,48小时后改用红外线理疗促进组织修复。陈旧性损伤需行乳头悬吊术,用可吸收线将乳腺导管固定于胸大肌筋膜。
青春期乳房快速发育时,导管生长速度滞后于乳房体积增长可能引发暂时性凹陷。建议穿戴无钢圈内衣避免压迫,每日做扩胸运动100次,配合维生素E按摩促进皮肤弹性。更年期雌激素下降导致组织萎缩时,可局部涂抹雌三醇软膏。
凹陷处积存分泌物易引发真菌或细菌感染。念珠菌感染表现为白色豆渣样分泌物,需用制霉菌素乳膏涂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出现脓性渗出,建议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再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反复感染者可考虑乳头成形术彻底矫正。
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避免摩擦,每周用生理盐水清洗凹陷部位。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促进皮肤修复,深海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炎症。游泳和瑜伽能增强胸肌力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哺乳期女性需每次喂奶后清洁并保持干燥,发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