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主要与免疫力下降、宫颈口开放、经血环境有关,需注意卫生防护和观察异常症状。
月经期间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导致免疫力暂时降低,生殖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此时同房可能引入细菌或病毒,诱发阴道炎、宫颈炎等感染。建议使用避孕套减少病原体接触,同房后及时清洁外阴,出现瘙痒或分泌物异常需就医检查。
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便于经血排出,此时同房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宫腔,增加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风险。避免经血量较大时同房,事后可用温水清洗外阴,若出现下腹坠痛或发热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甲硝唑等。
经血为细菌繁殖提供营养,卫生棉条或经期杯使用时间过长也会滋生细菌。同房可能加剧细菌扩散,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建议同房前双方清洁生殖器,事后排尿冲洗尿道,出现尿频尿痛可服用左氧氟沙星或三金片。
经期子宫内膜处于剥脱状态,同房时的机械刺激可能引起内膜碎片逆流至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概率。建议避免剧烈动作,使用润滑剂减少摩擦,长期痛经或性交痛需超声检查。
部分女性经期性欲增强,但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事后焦虑。需确保双方自愿并做好沟通,使用深色毛巾垫护床单,事后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
经期同房后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提升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日常可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若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或发热超过38℃,需立即妇科就诊排查感染或其它并发症,必要时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盆腔B超等检查。保持适度卫生防护,经期避免频繁同房即可有效降低风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