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女性可选择避孕针避孕,需考虑激素类型、哺乳安全性和医生指导。
单纯孕激素避孕针如醋酸甲羟孕酮适合哺乳期使用,雌激素复合制剂可能抑制泌乳。产后6周内哺乳未稳定时,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类避孕针。注射后需观察乳汁分泌量变化,出现明显减少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自然分娩后21天或剖宫产42天后可接种首针,哺乳期每12周注射一次。过早注射可能增加血栓风险,延迟注射需配合其他避孕措施。注射前需排除妊娠,产后未恢复月经者需进行尿妊娠试验确认。
研究显示孕激素进入乳汁量不足婴儿摄入量的1%,不影响新生儿发育。建议注射后3小时内暂停哺乳,减少婴儿药物暴露。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母亲需谨慎,儿科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常见不规则出血可通过维生素E200IU/日或短期布洛芬缓解。体重增加建议控制每日碳水摄入在150g以下,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快走。严重头痛或视觉异常需立即停药就医,排查颅内静脉血栓。
非激素避孕可选择含铜宫内节育器产后48小时至4周内放置,哺乳期避孕有效率99%。屏障法配合杀精剂如壬苯醇醚栓正确使用有效率可达85%。自然避孕法需持续监测基础体温和宫颈黏液,哺乳期排卵不规律时效果受限。
哺乳期避孕需兼顾母婴健康,每日增加500大卡优质热量摄入如牛油果、三文鱼,补充600mg钙和400IU维生素D。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避免高强度运动影响乳汁质量。定期进行乳腺检查,选择无钢圈哺乳文胸减少乳腺管压迫。出现乳房硬块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排查乳腺炎,避孕方法需根据喂养方式动态调整。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