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胀疼可能与激素波动、乳腺增生、哺乳期问题、乳腺炎或肿瘤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
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刺激乳腺组织,导致周期性胀疼。这种情况多见于经前7-10天,可通过热敷缓解,必要时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严重者可考虑口服避孕药调节激素,但需医生评估。
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结节并伴随疼痛。触诊可发现颗粒状或条索状肿块,超声检查可确诊。治疗采用逍遥丸等中成药疏肝理气,疼痛明显时可用三苯氧胺抑制雌激素作用,每月复查肿块变化。
乳汁淤积可能引发乳房胀痛硬块,常见于产后2-3周。需定时排空乳汁,手法按摩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推挤。出现发热需警惕乳腺炎,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局部外敷金黄散消肿,严重脓肿需手术切开引流。
细菌感染导致红肿热痛,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乳头破损入侵。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需足量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10-14天。形成脓肿时需穿刺抽脓或手术引流,日常保持乳头清洁干燥,哺乳前后消毒。
乳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无痛肿块,但部分伴有隐痛或刺痛感。钼靶检查显示毛刺状阴影,活检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或靶向治疗。40岁以上女性应每年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筛查。
日常建议穿着无钢圈内衣减少压迫,经期前限制咖啡因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月见草油可调节内分泌,练习瑜伽胸式呼吸促进淋巴循环。出现非周期性疼痛、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时,需48小时内就诊乳腺外科排查恶性病变。哺乳期注意正确衔乳姿势,每次喂奶后涂抹羊脂膏预防皲裂。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