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瘤常见于皮肤或黏膜表面,好发部位包括外阴、阴道、宫颈、阴茎、肛门及口腔。
女性外阴是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高发区域,多出现在大阴唇、小阴唇及会阴部。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皮肤微小破损增加感染风险。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冷冻治疗或激光祛除,反复发作需进行HPV分型检测。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乳头瘤样病变,初期表现为宫颈糜烂或接触性出血。定期TCT和HPV筛查至关重要,确诊后可采用LEEP刀锥切、射频消融或光动力治疗,同时配合干扰素栓剂抗病毒。
男性阴茎冠状沟、包皮系带等处常见尖锐湿疣,呈现菜花状突起。传染性强,需避免性接触直至痊愈。临床采用鬼臼毒素酊点涂、电灼术或二氧化碳激光汽化治疗,顽固病例可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
肛内肛周乳头瘤与特殊性行为或自体接种有关,可能引起排便不适或出血。肛门镜检查可明确范围,治疗选择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手术切除或三氯醋酸局部腐蚀,术后需保持创面干燥。
口腔乳头瘤多见于舌系带、颊黏膜等部位,与口腔-生殖器接触传播相关。表现为白色疣状赘生物,需活检排除恶性病变。治疗采用手术切除、液氮冷冻或Nd:YAG激光,术后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
日常需加强免疫力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深色蔬菜和浆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扩散,性伴侣应同步检查治疗。出现增大、破溃或色素改变需立即就医,妊娠期患者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方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