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引发不适,建议避免。主要风险包括细菌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加重、经血逆流、炎症反应和意外妊娠。
经期宫颈口扩张,阴道pH值改变,细菌更容易侵入生殖系统。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氟康唑对抗真菌感染,严重盆腔炎需静脉注射头孢类抗生素。
性行为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临床表现为痛经加重、性交疼痛。治疗可采用口服避孕药调节激素,GnRH-a类药物抑制卵巢功能,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切除异位病灶。
经期盆腔充血会使性交疼痛概率增加60%,子宫收缩可能加剧痛经。缓解方法包括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减少摩擦,尝试非插入式性行为,疼痛剧烈时可服用布洛芬等前列腺素抑制剂。
经血是细菌培养基,性交可能将病原体带入子宫腔。必须使用避孕套降低风险,事后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灌洗破坏菌群平衡。出现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及时做阴道分泌物检查和血常规。
周期不规律者可能在经期末排卵,精子在体内存活3-5天仍可致孕。紧急避孕可采用左炔诺孕酮片,短效避孕药需按周期服用,避孕套是最安全的双重防护措施。
经期饮食建议补充高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子宫收缩。适度进行瑜伽猫式、婴儿式舒缓盆底肌,禁止游泳或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出现持续腹痛或异常出血需妇科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建立规律月经记录,帮助判断是否适合在特定阶段进行亲密行为。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