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一侧卵巢可能导致生育力下降和激素分泌减少,但剩余卵巢通常能代偿功能,需关注月经周期变化、激素水平监测、生育评估、心理调适和长期健康管理。
单侧卵巢切除后卵子储备减少约50%,但剩余卵巢排卵功能可能增强。有生育需求者需评估卵巢储备功能,通过AMH检测、窦卵泡计数确认剩余卵巢状态。辅助生殖技术如促排卵、试管婴儿可提高受孕几率,自然受孕建议在排卵期增加同房频率。
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单侧切除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激素波动。定期检测FSH、E2等激素水平,出现潮热、月经紊乱可短期使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大豆异黄酮、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有助于平稳过渡,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卵巢切除常见于卵巢囊肿扭转、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肿瘤治疗。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术后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盆腔粘连可能影响剩余卵巢血供,术后可进行低频电刺激或中药灌肠改善局部循环。
每年需进行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重点关注CA125指标。骨密度检测预防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保持BMI在18.5-23.9之间,体脂率过低会加速卵巢功能衰退。
部分女性会产生身体残缺感或生育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负面情绪。加入单侧卵巢女性互助社群,分享成功生育案例能增强信心。伴侣需共同参与心理咨询,避免将生育压力转嫁给患者。
日常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Omega-3的食物,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配合凯格尔训练。避免熬夜和高压环境,监测基础体温判断排卵功能。剩余卵巢通常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自然绝经年龄,但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40岁后建议每半年进行妇科专项检查。保留输卵管者需警惕宫外孕风险,受孕后尽早超声确认孕囊位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