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过少可能与激素失调、子宫内膜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改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调理、中医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及医学检查。
月经量减少常见于黄体功能不足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建议检测性激素六项和甲状腺功能,确诊后可口服黄体酮胶囊如地屈孕酮、优甲乐调节甲状腺素,或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平衡雌激素水平。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3-6个月经周期。
长期节食或贫血会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每日摄入含铁食物如鸭血30g、牛肉100g,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补充维生素E100mg/日和亚麻籽油10ml/日改善卵巢功能。连续补充3个月可见改善。
气血两虚型可用八珍汤加减,肾阳虚型适用右归丸,血瘀型推荐少腹逐瘀汤。艾灸关元、气海穴每周3次,配合当归、益母草等药材泡脚。需中医辨证施治,一般需坚持2-3个月经周期。
避免过度运动如每日跑步超过5公里,保证7小时睡眠,通过瑜伽蝴蝶式、腹式呼吸缓解压力。经期禁用冷水洗浴,使用暖宝宝热敷下腹每日30分钟,持续观察3个周期变化。
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粘连,三维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低于6mm需干预。疑似多囊卵巢综合征需做糖耐量试验,子宫内膜结核需结核菌素试验。发现器质性疾病需针对性治疗。
日常饮食可增加榴莲、黑豆、枸杞等温补食材,经前一周每天快走30分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避免摄入生冷食物,选择纯棉透气卫生巾减少刺激。若调整后仍少于5ml/周期或持续超过3个月,需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复查。保持情绪稳定,记录基础体温和月经周期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