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避孕药在正确使用下安全有效,但可能带来月经改变、类早孕反应、血栓风险升高、肝功能影响、代谢异常等潜在危害。
长效避孕药中高剂量孕激素可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导致月经量减少或闭经。部分使用者会出现不规则出血,通常用药3-6个月后逐渐适应。建议选择含雌激素剂量较低的新型制剂,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出现持续异常出血需超声检查子宫内膜。
药物中雌激素刺激胃黏膜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孕激素作用导致乳房胀痛。症状多出现在用药初期,可选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等抗雄活性制剂减轻反应,配合维生素B6口服,餐后服药能降低发生率。
雌激素促进凝血因子合成,使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2-4倍。40岁以上吸烟者禁用,有血栓病史者推荐纯孕激素避孕针。新型制剂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含天然雌激素类似物,血栓风险较低。
药物代谢加重肝脏负担,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乙肝携带者应每3个月监测肝功能,避免使用炔诺酮类制剂。替代方案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减少全身药物暴露。
部分使用者出现糖耐量降低、血脂异常,与孕激素的雄激素活性相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优选含屈螺酮的制剂,配合定期检测血糖血脂。体重增加明显者可换用诺孕酯类避孕药。
使用期间建议低盐饮食控制水肿,补充叶酸预防维生素缺乏。每周3次有氧运动改善代谢,避免与葡萄柚同服影响药物代谢。哺乳期妇女选择单纯孕激素制剂,停药后3-6个月再计划妊娠。35岁以上长期使用者应每年评估心血管风险,必要时更换避孕方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