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阴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分泌物检测、pH值测定、胺试验等方法确诊,常见原因包括抗生素滥用、免疫力下降、激素变化、不良卫生习惯及性传播感染。
通过妇科检查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或培养,观察菌群构成比例。乳酸杆菌减少、致病菌增多是典型表现。治疗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药物,如细菌性阴道病使用甲硝唑栓剂,霉菌感染采用克霉唑阴道片。
正常阴道pH值为3.8-4.5,菌群失调时pH常>4.5。检测时将试纸接触阴道壁分泌物,数值异常提示需干预。可局部使用乳酸菌制剂恢复酸性环境,配合口服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在分泌物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产生鱼腥味为阳性,提示细菌性阴道病。需避免阴道灌洗破坏微环境,治疗期间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高温烫洗杀菌。
采用PCR技术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念珠菌等病原体DNA,准确率超90%。反复感染者建议检查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必要时联用氟康唑口服与制霉菌素阴道软膏。
异常分泌物、瘙痒灼痛、性交不适等症状持续3天需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洗剂,急性期暂停性生活。绝经后女性可短期应用雌激素乳膏改善黏膜防御功能。
日常摄入无糖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补充益生菌,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血液循环。月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穿紧身裤造成局部潮湿。游泳后及时清洗外阴,长期服用抗生素者可预防性使用阴道乳酸菌胶囊。出现血性分泌物或发热需排除盆腔炎等严重并发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