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阳性可能由性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间接接触感染、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感染等原因引起。
支原体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伴侣携带病原体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治疗需双方同步进行,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疗程通常7-14天。治疗期间需避免性接触并复查确认转阴。
长期熬夜、慢性疾病或激素治疗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时,支原体易突破黏膜屏障定植。提升免疫力可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保持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
接触被污染的浴巾、坐便器等物品可能引发感染,尤其在公共卫生场所。日常需高温消毒贴身衣物,避免共用私人物品。出现症状时可使用敏感抗生素联合阴道益生菌如乳杆菌制剂恢复菌群平衡。
孕妇感染可能通过产道传染新生儿,导致结膜炎或肺炎。孕中期筛查阳性需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眼部分泌物检测。哺乳期用药需选择L1级安全药物。
不规范妇科检查或手术操作可能引入病原体。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后出现尿频、分泌物异常应及时进行支原体培养检测。
支原体感染者的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饮用2000ml水促进代谢,搭配深蹲、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防御力。贴身衣物需60℃以上热水烫洗,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PCR直至连续3次阴性。合并其他生殖道感染时需同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张忠浩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