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应从幼儿期开始分阶段实施,不同年龄段侧重不同内容。
3-6岁是性别认知关键期,需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建立基础性别意识。家长可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名称,区分男女如厕差异,强调隐私保护。避免使用模糊代称,用科学词汇如"阴茎""阴道"描述器官。这个阶段重点培养身体自主权,告诉孩子哪些部位他人不能触碰。
6-12岁要解答生命起源问题,用植物授粉等自然现象类比解释生育。指导处理第二性征发育,如女孩乳房发育时选择合适内衣,男孩遗精前做好知识储备。学校可开展防性侵课程,教会拒绝不当接触。此时需要纠正"月经羞耻""遗精肮脏"等错误观念。
12-18岁需系统学习生理卫生知识,包括月经周期、避孕措施、性传播疾病预防。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情感关系中的边界感,明确法律规定的性同意年龄。提供科学性知识获取渠道,避免网络不良信息误导。这个阶段要特别关注性别平等教育和反性骚扰教育。
18岁以上应掌握安全性行为技能,了解各类避孕药具使用方法。婚恋阶段需学习亲密关系沟通技巧、两性心理差异。备孕人群需要专业孕产知识指导,包括最佳受孕时机、产前检查项目等。职场性骚扰防范、艾滋病预防等也应纳入继续教育范畴。
45岁后需关注更年期保健,女性补充雌激素缓解潮热,男性应对睾酮水平下降。讲解老年性生活注意事项,如心血管患者需控制强度。普及前列腺保养、阴道干涩应对等知识。养老机构应开设防性侵课程,维护老年人性健康权利。
日常饮食注意补充锌、维生素E等营养素,适度运动保持盆底肌活力。家长要以开放态度回应孩子性问题,学校需配备专业师资开展系统课程。医疗机构应提供各年龄段性健康咨询服务,社区可组织专家讲座破除认知误区。性教育是终身学习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张忠浩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