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保健是指针对10-19岁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特点,通过科学指导促进身心健康的系统性措施,涵盖生理发育监测、心理调适指导、性教育普及、营养运动管理、疾病预防干预五大核心内容。
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需要定期评估,女性需关注月经初潮时间、周期规律性,男性注意变声期和遗精情况。临床建议每半年测量身高体重增速,女生乳房发育达TannerⅡ期时应进行妇科B超检查子宫卵巢发育状况,男生睾丸容积超过4ml需检测睾酮水平。发现发育迟缓(如女性15岁无月经)需排查下丘脑-垂体疾病。
大脑前额叶发育滞后导致情绪波动,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冲动行为。建立情绪日记记录每日心境变化,实施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缓解焦虑。学校应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对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状态需进行PHQ-9量表筛查,得分≥10分建议转诊心理科。
涵盖生理知识(受精卵形成过程)、避孕措施(避孕套正确佩戴演示)、性疾病防护(HPV疫苗接种指南)三层面。推荐使用WHO《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标准教材,12岁前完成月经/遗精知识普及,14岁前讲解避孕原理,16岁前完成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教育。家长可采用情景模拟法训练孩子拒绝不良性接触。
每日钙需求增至1300mg,相当于500ml牛奶+200g豆腐组合。缺铁性贫血女生建议每周摄入2次动物肝脏,搭配维C果汁促进吸收。体重超标者采用哈佛餐盘法:1/2蔬果+1/4全谷物+1/4优质蛋白。避免极端节食导致神经性厌食症,BMI低于17.5需营养科会诊。
痤疮患者每日2次水杨酸洁面后点涂2.5%过氧化苯甲酰,严重结节囊肿需口服异维A酸。脊柱侧弯筛查采用Adam前屈试验,Cobb角>10度需定制矫形支具。建立健康档案追踪血压变化,持续>130/80mmHg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日常保证7-9小时睡眠促进生长激素分泌,选择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刺激骨骼生长。女生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黄体破裂,男生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内衣预防阴囊湿疹。家庭应营造开放沟通环境,对早恋现象采取"不鼓励不压制"态度,发现自残倾向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每年寒暑假进行全面体检,重点监测甲状腺功能与骨龄进展,建立贯穿青春期的健康管理闭环体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张忠浩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