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肉疼可能由肌肉劳损、炎症反应、神经压迫、代谢异常或心理因素引起。
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会导致肌肉纤维微损伤,乳酸堆积引发酸痛。急性期可冷敷患处,48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局部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配合拉伸运动如瑜伽猫式、侧腰伸展改善肌肉紧张。
病毒性感冒或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引发全身肌肉炎性疼痛。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时,需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镇痛,严重者需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每日饮用姜茶抗炎,食用三文鱼补充Omega-3脂肪酸。
椎间盘突出或胸廓出口综合征会放射至躯干肌肉产生刺痛感。MRI确诊后可采用甲钴胺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椎间孔镜手术。日常避免提重物,睡眠时用颈椎枕保持生理曲度,练习麦肯基疗法伸展脊柱。
低钾血症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肌肉痉挛疼痛。电解质检查异常需补钾治疗,血糖超标者服用二甲双胍控糖。增加香蕉、紫菜等高钾食物,进行水中散步等低冲击运动。
焦虑症躯体化表现常伴随游走性肌肉疼痛。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后,帕罗西汀等药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显著。每日冥想15分钟,薰衣草精油香薰缓解紧张情绪。
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鸡胸肉促进肌肉修复,维生素D3增强神经肌肉协调性。每周3次游泳或快走锻炼提升耐受力,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睡眠时使用记忆棉床垫分散压力,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发热、皮疹需立即就医排查风湿免疫疾病。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时做肩颈环绕运动,避免筋膜粘连引发慢性疼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