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或引发不适,主要涉及卫生隐患、子宫内膜异位风险、炎症诱发、避孕误区及心理影响五个方面。
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阴道酸碱环境改变,细菌更容易侵入生殖道。同房时外源性病原体可能通过接触传播,增加阴道炎、盆腔炎风险。建议使用避孕套减少直接接触,事后及时清洁外阴,避免盆浴。
性行为时子宫收缩可能促使经血逆流,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概率。疼痛加剧或长期不孕需就医排查,超声检查或腹腔镜可确诊。短效避孕药能抑制内膜生长,降低复发率。
经血是细菌培养基,同房摩擦可能造成微小黏膜损伤,引发宫颈炎或尿道感染。出现发热、异常分泌物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甲硝唑。日常可补充蔓越莓提取物维持尿道健康。
部分人误认为经期不会排卵而放弃避孕,但周期不规律者仍有受孕可能。紧急避孕药毓婷含左炔诺孕酮,事后72小时内服用有效。常规避孕推荐复方口服避孕药优思明,或铜T型宫内节育器。
文化禁忌或经期不适可能降低性体验满意度,伴侣需充分沟通尊重意愿。盆底肌放松训练可缓解紧张,瑜伽猫牛式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疼痛持续需排除原发性痛经或子宫腺肌症。
经期同房后建议增加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促进组织修复,补充含铁食物猪肝、菠菜预防贫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可选择散步或轻柔拉伸。每日更换棉质内裤,使用pH4.5弱酸性护理液清洁外阴。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或发热症状,需妇科检查排除严重感染。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