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正确使用可降低怀孕风险,但存在避孕失败可能,关键因素包括服药时间、药物类型、个体差异、排卵周期、药物相互作用。
左炔诺孕酮类紧急避孕药需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越早效果越好,超过12小时避孕成功率下降约50%。米非司酮类需在120小时内服用,但48小时后效果减弱。错过最佳时间可能导致避孕失败。
单次剂量1.5mg左炔诺孕酮避孕成功率约85%,米非司酮10mg剂量可达90%以上。重复服用同种药物可能降低药效,不同品牌药物成分浓度差异也会影响效果,需严格按说明书单次足量使用。
排卵期前后服用避孕药失败率升高,排卵日前5天受孕几率最高时,药物抑制排卵效果有限。月经周期不规律者更难预测危险期,建议配合基础体温监测判断服药必要性。
体重超过70kg可能降低左炔诺孕酮药效,BMI>30建议使用米非司酮。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药物吸收,服药后2小时内呕吐需补服。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代谢药物速度不同,需医生指导调整剂量。
利福平、圣约翰草等肝酶诱导剂会加速避孕药代谢,抗酸药影响吸收。与长效避孕药同服可能造成激素紊乱,需间隔14天以上。抗生素除利福平外一般不干扰药效。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仍需观察下次月经,延迟超过7天需验孕。日常可储备维生素E缓解药物引起的乳房胀痛,饮用薄荷茶减轻恶心症状。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激素波动加剧不适,经期结束后做阴超检查子宫内膜恢复情况。长期避孕建议采用复方短效避孕药、避孕套等更可靠方式,每年进行妇科体检评估激素水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