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引发血栓风险增加、内分泌紊乱、肝功能异常、代谢异常及阴道不规则出血,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会提高血液凝固度,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概率。建议高风险人群选择孕激素单方制剂,定期监测D-二聚体指标,必要时改用避孕套或宫内节育器。突发胸痛或下肢肿胀需立即就医。
外源性激素持续摄入可能抑制卵巢功能,导致月经量减少或闭经。临床常见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症状。可尝试周期性用药如服用21天停7天,配合月见草油调节,严重者需检测FSH和AMH水平。
炔雌醇需经肝脏代谢,长期用药可能升高转氨酶。乙肝携带者应避免复方避孕药,每半年检查肝功能,出现黄疸需停药。护肝可选用水飞蓟素120mg/日,避免与酒精同服。
部分人群会出现糖耐量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建议每年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BMI>30者优选含屈螺酮的制剂。日常需控制精制碳水摄入,增加有氧运动频次。
突破性出血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与子宫内膜适应性相关。持续3个月以上可考虑更换含炔诺酮的配方,配合维生素E400IU/日改善内膜血流。出血量大于月经时需排除宫颈病变。
长期用药者每日应补充400μg叶酸预防维生素B9缺乏,增加西蓝花、菠菜等深绿色蔬菜摄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避免高强度间歇训练加重凝血风险。用药期间每2年需做乳腺超声和宫颈TCT检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监测骨密度。突发剧烈头痛或视觉异常需立即停药就诊,警惕垂体微腺瘤可能。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剂型,连续用药不超过5年为宜。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