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不适或加重经期症状,主要与生理结构变化、免疫力下降、子宫内膜脱落有关。
月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阴道酸碱环境被经血中和,防御能力下降。同房时细菌可能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或子宫内膜炎。需使用安全套降低风险,若出现发热或腹痛需就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可针对性治疗。
性行为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建议避免剧烈体位,事后可采取膝胸卧位缓解。疑似异位症需超声检查,药物可选孕激素或GnRH激动剂。
性兴奋会促进前列腺素分泌,加剧子宫收缩导致痛经。热敷下腹或服用布洛芬可缓解,艾灸关元穴也有辅助效果。子宫内膜脱落期间同房可能延长出血时间,建议使用卫生棉条替代卫生巾。
部分女性因经期身体敏感或激素波动产生抵触情绪。伴侣应充分沟通,可选择非插入式亲密行为。经期后3天雌激素回升,性欲可能增强,此时同房舒适度更高。
经血易滋生细菌,同房前后需彻底清洁。可选用温和的弱酸性护理液清洗外阴,避免阴道冲洗。事后及时更换卫生用品,经期每天至少清洗2次,优先选择纯棉透气内裤。
经期饮食宜补充高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子宫。适度快走或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倒立体位。保持充足睡眠和情绪稳定有助于经期健康,若异常出血超过7天或伴随严重疼痛,需排查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