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同房可能引发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主要与生理结构变化、免疫力下降、细菌感染风险增加有关。
月经期宫颈口微开,阴道酸碱环境改变,细菌更容易侵入子宫。同房时外源性病原体可能通过生殖器接触进入宫腔,增加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风险。建议使用避孕套降低感染概率,事后用温水清洁外阴,避免盆浴。
性行为时子宫收缩可能使经血逆流至盆腔,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卵巢或腹膜表面,引发痛经、不孕等问题。临床可通过腹腔镜确诊,药物控制常用孕激素如地诺孕素、GnRH-a类药物如亮丙瑞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经期盆腔充血状态下,性刺激可能加剧腹胀、腰酸症状。前列腺素分泌增多会强化子宫痉挛,建议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性行为机械刺激可能延长经期或增加出血量,尤其存在子宫肌瘤、腺肌症者更易发生。可服用氨甲环酸止血,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贫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
部分女性因经期身体敏感或文化观念排斥同房,强迫进行可能导致性冷淡。伴侣应尊重女性意愿,选择非插入式亲密行为,如按摩、拥抱等维持情感交流。
经期需保持外阴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每日更换3-4次卫生巾。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适量快走、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游泳、骑自行车等可能造成感染的运动。出血量突然增多或持续腹痛超过3天应及时妇科检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