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干燥剂通常无毒,但误食或接触眼睛需立即处理,常见类型包括硅胶、生石灰、矿物干燥剂。
硅胶干燥剂化学性质稳定,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少量误食不会中毒,可能引起轻微肠胃不适。若儿童误食,可饮用牛奶稀释,观察是否有呕吐或腹痛症状。眼部接触需用清水冲洗15分钟,必要时就医。
生石灰遇水生成强碱性氢氧化钙,误食会灼伤口腔和消化道,需立即口服牛奶或植物油保护黏膜,禁止催吐。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接触需持续冲洗20分钟并急诊处理。
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物理吸附水分,误食后多随粪便排出。大量摄入可能造成肠道阻塞,建议观察排便情况,出现腹胀需影像学检查。此类干燥剂包装破损可能产生粉尘,吸入后引发呼吸道刺激。
部分干燥剂含氯化钙或铁粉,氯化钙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铁粉过量可能引发金属中毒。包装标注"不可食用"需严格遵循,混合多种干燥剂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如生石灰与酸性物质接触释放热量。
拆封后立即丢弃干燥剂,避免儿童接触。选择食品级硅胶干燥剂的零食更安全,勿将干燥剂投入水中玩耍。企业应使用双层包装隔离干燥剂与食品,家庭可用密封罐替代干燥剂保存零食。
日常存放零食时优先选择真空包装产品,开封后可用保鲜盒密封防潮。建议家长教导儿童识别危险标识,误食干燥剂后保留包装送医鉴定。硅胶干燥剂可二次利用于相机防潮箱,生石灰干燥剂需按有害垃圾处理。保持零食储存环境干燥通风,湿度控制在60%以下可减少干燥剂使用需求。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