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疾病是肾动脉狭窄,它是由于肾脏的血流供应减少,触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活跃,引起全身血压升高。还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相关。这些病因需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处理。
1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是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病理来源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群,主要由于脂质堆积或血管壁增厚导致肾动脉内径变窄;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则倾向于年轻女性患者,与遗传或发育异常相关。针对肾动脉狭窄,可选择以下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等。
2介入治疗: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PTRA或支架植入术适用于较严重的狭窄患者。
3手术治疗:对于合并其他复杂血管疾病或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血运重建手术。
2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由于长期的炎症反应造成肾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患者可能伴随尿中红细胞增加或蛋白尿。治疗方案包括:
1控制原发病:可通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抑制炎症反应。
2降压治疗:应用ACEI或ARB类药物,既能降低高血压,又能减轻肾脏损伤。
3减轻负担:限制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4~5克,避免过度劳累。
3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特点是双侧肾脏逐渐形成大量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导致高血压。这类患者应定期监控肾功能和血压水平。针对多囊肾相关的高血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药物控制:常用的降压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2饮食调整:建议低蛋白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限制盐分摄入。
3治疗并发症:对于囊肿过大引起的疼痛或出血,可考虑手术减压。
4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血管长期受到高血糖的损害,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功能下降,进而诱发继发性高血压。治疗重点在于:
1血糖管理:通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严格控制血糖。
2多重降压:优选ACEI或ARB类药物,具有“双重保护”,不仅降低血压还能保护肾功能。
3健康生活:减少高蛋白饮食摄入,控制体重,避免吸烟。
上述疾病中,肾动脉狭窄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出现肾性高血压相关症状后,需尽早就医明确病因,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造成心、脑、肾严重并发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