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病后,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毒复制和免疫系统受损,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和生活方式调整。
1、早期症状
艾滋病早期(急性感染期)可能表现为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和乏力。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内出现,持续数天至数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或淋巴结肿大,但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
2、中期症状
随着病毒复制和免疫系统逐渐受损,患者可能进入无症状期,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在此期间,病毒仍在活动,但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夜间盗汗或反复感染(如口腔念珠菌感染)。
3、晚期症状(艾滋病期)
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CD4细胞计数低于200/μL),患者进入艾滋病期,可能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发热、慢性腹泻、严重体重下降、皮肤病变(如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或肢体麻木)。
4、治疗方法
艾滋病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ART)为核心,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恢复免疫功能并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如依非韦伦、奈韦拉平。
-蛋白酶抑制剂(PIs):如洛匹那韦、达芦那韦。
患者需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调整治疗方案。生活方式上,建议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和酗酒,以增强免疫力。
5、预防与支持
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避免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感染者应接受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积极心态。
感染艾滋病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显著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