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男女心理 > 情感心理 > 正文

频繁手淫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1-10-15 15:08:5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频繁手淫的危害有哪些呢?手淫,正确称呼应该是自慰,俗称撸管,是指在非性交的情况下,用手或其他物品摩擦生殖器官,以取得性欲满足的行为。那么下面小编为你介绍频繁手淫的危害。

频繁手淫的危害

频繁手淫的危害

10月28日是男性健康日,中国性学会日前发布的“九次男性健康普查”结果显示:前列腺疾病、泌尿感染、性功能障碍已成为当前危害男性健康的三大高发病。 在近几年的普查中,专家发现了一个突出的现象,成年男子、青少年频繁手淫导致男科疾病不断上升。

频繁手淫的危害

频繁手淫,小伙得上前列腺炎

26岁的小李,最近很害怕:他发现自己有尿频尿急的症状,小腹部也开始胀痛。起初他以为是劳累上火导致的,就没有在意。可是后来症状越来越重。他听说性病可以通过洗澡等途径间接传播,联想起前段时间他和同学到洗浴中心放松的事情,他心中没底了。难道是得了性病?惊慌之后,他走进了医生的诊室。

医生发现,小李除了尿频尿急尿痛、尿道“滴白”等排尿症状以及轻微的会阴部胀痛外,并没有其他明显的性病症状。经过全面检查,医生确诊小李只是患了前列腺炎。但小李非常诧异,“前列腺炎不都是老年人才得吗?我还不到30岁,怎么会得了前列腺炎呢?”后来,经过医生的仔细询问,小李才说出,自己从17岁开始,就有了手淫的习惯,有时一周手淫两三次。而他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前列腺炎,和他频繁手淫有很大关系。

很多男性都认为前列腺炎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病,青年人精力充沛、血气方刚,不可能患这种病,其实不然,近年来,前列腺炎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引发前列腺炎的原因很多,青壮年时期正是男性性功能旺盛、手淫频繁期,一系列性兴奋的刺激很容易导致前列腺反复充血,继而诱发炎症;其次,青壮年时期也是前列腺分泌最旺盛的时期,这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其他部位发生感染,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进入前列腺,形成急、慢性前列腺炎。另外,青壮年时期如果不注意生活保健,经常抽烟、喝酒,吃刺激性食物以及长时间骑车、久坐等都会引发前列腺炎。

中国性学会在历届普查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前列腺疾病已成为危害男性健康的最大病种,细菌性前列腺炎占42%;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占25%;前列腺痛和前列腺充血占18%;其他细菌感染占15%。

越来越多的男科疾病祸起手淫

频繁手淫导致男科疾病的上升,是近几年普查中的突出现象。像小李这样,频繁手淫导致的男科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中国性学会的普查数据显示,20%的前列腺炎,13%的性功能障碍、不育,28%的泌尿生殖感染都是由手淫引起的。

由于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和青少年沉迷色情、淫秽杂志、网络图片及视频,导致频繁、重度的手淫现象。频繁的手淫可造成前列腺反复充血,从而引发前列腺炎。手淫对于青少年,可能暂时不会引起前列腺炎,但由于前列腺的长期、反复充血,为成年后前列腺发病埋下了隐患。

频繁、重度手淫的危害远不止于此,手淫对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由于频繁手淫而产生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反复的性刺激对性功能的影响较为显着,导致成年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即ED,严重的还可能影响生育。

生活、事业压力扼杀男人“性趣”

性功能障碍也成为当前危害男性健康的三大高发病之一。34岁的许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层主管。在外人看来,他的婚姻美满幸福,但他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痛苦。结婚六年了,他的性生活次数也越来越少,最初是每月一两次,后来发展到一年只有一两次。最近两年,他都没有和妻子过一次性生活。原因并不在于妻子,而是他变成了阳痿,无法完成一次正常的性生活。渐渐地,夫妻感情出现了裂痕。而许先生也不知道自己何时患上了阳痿

丁学刚说,中年男子患上阳痿(ED),很多并不是疾病造成的,而是心理因素的原因。生活、事业的压力,把很多都市人送进了亚健康状态,长期工作繁忙、心理紧张,会造成心因性性功能障碍,或者对性生活不感兴趣。事业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疲劳,是扼杀男人“性趣”的最大“杀手”。

如何预防男科疾病

如何预防男科疾病?预防前列腺疾病,首先就是多喝水,多喝水不仅可以稀释血液,还可有效稀释尿液的浓度;其次是不憋尿;第三就是防止受寒;第四就是避免磨擦,应少骑自行车,更不能长时间或长距离地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同时,应尽量不饮酒,少吃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以避免前列腺及膀胱颈反复充血、加重局部胀痛的感觉。

预防性功能障碍,要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入手。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是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性功能障碍首先是减少摄入过高热量的食物,提倡合理膳食;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每周最少锻炼5次,每次40分钟以上;戒除烟酒等。

频繁手淫的危害

自慰的成因

各个年龄段的男女都可以有自慰行为,其成因不尽相同。儿童时期出现的自慰行为多是由于无意识地偶尔玩弄生殖器,或者因为穿紧身裤、骑跨活动时因为摩擦生殖器的刺激并引起快感,一般并没有性高潮。无论男女,到了青春期后,由于体内的生理变化,并由此产生性冲动和性欲,对性满怀憧憬、好奇和幻想。正常的性欲是人类成熟和繁衍后代的基本要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从性成熟到能够合法地宣泄性能量、满足性要求(登记结婚)一般要等待数年或更久,而这段时间的性需求往往最高,总要寻找机会宣泄涨满的性欲。男人和女人都可能在不经意的机会,偶尔刺激生殖器官并达到高潮,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养成自慰的习惯。也有的是在他人的诱导或协助下,学会了自慰,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自慰的表现

自慰行为主要都集中在各种方式对性器官的直接或间接刺激,最终达到高潮(射精)的过程,主要包括直接用手来操作的自慰(手淫),或者采用器械来助“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自慰的方式都是以对生殖器官的直接刺激而达到高潮和性满足。

男人的自慰行为往往比较单纯,几乎都是围绕阴茎进行的,例如有人靠两个大腿夹、压、摩擦阴茎而完成手淫;有人靠俯卧体位的阴茎与被褥的摩擦而射精等。但是,最常用、最直接的自慰方式是握住自己的阴茎,并给予一定强度的摩擦,或者上下地抽动,以达到射精并获得自我满足的性快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手淫。女人的自慰方式则比较复杂,除了围绕阴道刺激展开的自慰行为外,还包括对外阴(大小阴唇、阴蒂)、乳房等部位的刺激。

各种自慰方式都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不妨碍到别人,你可以寻找和摸索各种不同的自慰方式,但要以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为前提。有些协助自慰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而有些方式却存在着潜在的隐患,可能造成生殖器官的损伤,并容易诱发感染,应该禁绝。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女性如何科学丰胸
女性如何科学丰胸
女性科学丰胸需通过营养补充、运动锻炼、激素调节、正确穿戴内衣及医美辅助等综合实现,关键在于健康安全与个体差异考量。1、营养补充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摄入有助于乳腺组织发育,推荐食用豆制品、深海鱼类、坚果等食物。维生素E可促进雌激素分泌,常见于菠菜、鳄梨等食材。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脂肪流失,需保证每日热量与营养均衡,乳制品中的天然激素前体对胸部发育有潜在益处。...[详细]
发布于 2025-06-30

推荐阅读

53岁下身流的黄水是咋回事
53岁下身流的黄水是咋回事
53岁下身流黄水可能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病变等妇科疾病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1、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或滴虫性阴道炎可能导致黄色分泌物,常伴有异味或外阴瘙痒。阴道炎通常与菌群失衡、卫生习惯不良有关。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霉唑阴道栓、保妇康栓等药物,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2、宫颈炎宫颈糜烂或慢性宫颈...[详细]
2025-07-01 09:08
坐月子同房的危害
坐月子同房的危害
坐月子期间同房可能对产妇健康造成危害,一般建议产后42天内避免同房。产后生殖系统处于恢复期,过早同房可能引发感染、出血、伤口撕裂等问题。产妇分娩后子宫需要时间收缩复原,子宫内膜创面愈合缓慢。此时同房容易将外界细菌带入阴道,增加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感染风险。顺产产妇会阴部常有撕裂或侧切伤口,过早同房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或延迟愈合。剖宫产产妇腹部伤口未完全恢复时,同...[详细]
2025-06-30 16:58
阴部口干涩的原因
阴部口干涩的原因
阴部口干涩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原因有关。阴部口干涩通常表现为局部干燥、瘙痒、灼热感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1、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绝经期、哺乳期或产后阶段,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分泌物减少。卵巢功能减退或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这类生理性因素可通过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或保湿剂缓解,但需在医生...[详细]
2025-06-30 14:44
卵巢衰老吃什么好
卵巢衰老吃什么好
卵巢衰老可适量吃豆制品、深海鱼、坚果、深色蔬菜、浆果等食物,也可遵医嘱服用坤泰胶囊、定坤丹、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辅酶Q10等药物。卵巢衰老可能与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医源性损伤、环境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一、食物1、豆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富含大豆异黄酮,具有类雌激素作用,能双向调节内分泌。豆腐、豆浆等...[详细]
2025-06-30 14:00
卵巢囊肿术后禁忌
卵巢囊肿术后禁忌
卵巢囊肿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过早同房、盆浴、腹部受压及辛辣饮食。术后恢复期间主要禁忌包括伤口感染风险、激素水平波动、消化系统刺激等,具体护理需结合手术方式和个体差异调整。1、剧烈运动术后两周内禁止跑步、跳跃或核心力量训练,这类活动可能增加腹压导致伤口撕裂或出血。建议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术后一个月经医生评估后再逐步恢复常规运动。腹腔镜手术患者虽创伤较小,但仍...[详细]
2025-06-30 13:59
妇科偏方秘方土方
妇科偏方秘方土方
民间流传的妇科偏方秘方土方通常缺乏科学依据,不建议盲目使用。妇科疾病可能由内分泌失调、感染、器质性病变等因素引起,正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一、风险提示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可能含有不明成分,部分药材存在肝肾毒性或激素干扰风险。例如用艾叶熏蒸会阴可能灼伤黏膜,服用含重金属的土方会导致蓄积中毒。某些宣称调经的秘方实际添加了合成激素,可能扰乱内...[详细]
2025-06-30 13:54
正常绝经前的症状
正常绝经前的症状
正常绝经前可能出现月经周期改变、潮热、情绪波动、睡眠障碍、阴道干燥等症状。绝经前症状主要由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引起,属于女性自然生理过程。1、月经周期改变月经周期紊乱是绝经前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经量时多时少,部分女性会出现间歇性闭经。这种变化与卵巢排卵功能减退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有关。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情况,必要时可就医评估。2、潮...[详细]
2025-06-30 13:00
绝经前有什么征兆
绝经前有什么征兆
绝经前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睡眠障碍、阴道干涩等征兆。绝经前症状主要由卵巢功能衰退引起,雌激素水平波动导致身体多系统变化,通常发生在45-55岁之间。1、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是绝经前最早出现的征兆。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时多时少,经期持续时间不规律,甚至数月不来月经后又突然恢复。这种变化与卵巢排卵功能逐渐减退有关,黄体功能不足导...[详细]
2025-06-30 13:00
腹径105mm怎么算腹围
腹径105mm对应的腹围计算方式为:腹围≈腹径×3.14π值,即约330mm33cm。实际测量时需用软尺绕腹部最突出处水平环绕一周,数值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浮动。腹径通常指腹部前后径的直线距离,而腹围是腹部周长的测量值。临床或家庭自测时,建议采取站立姿势,自然呼吸状态下用无弹性的软尺紧贴皮肤测量。若腹径数据来源于超声报告,需注意超声切面可能存在的角度误差,实际...[详细]
2025-07-01 17:00
单亲好还是重组家庭好
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各有优劣,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单亲家庭可能更简单直接,重组家庭则可能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单亲家庭通常由父母一方独自抚养孩子,家庭结构相对简单,决策过程更加高效,可以减少家庭矛盾。孩子在单亲家庭中可能更容易获得父母的全部关注,情感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经济压力可能集中在单亲父母身上,但家庭开支相对较少,管理更为便捷。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早学...[详细]
2025-07-01 16:35
两个月的宝宝可以喝苹果水吗
两个月的宝宝可以喝苹果水吗[详细]

张晓蕊

张晓蕊

副主任医师

2025-03-20 13:34
小便老是尿不尽是怎么回事
从上个星期开始,我出现了小便老是尿不尽的症状,感觉特别的难受,小便老是尿不尽是怎么回事?[详细]

张国喜

张国喜

副主任医师

2025-02-24 14:03
无痛人流后吃什么消炎药比较好
无痛人流后吃什么消炎药[详细]

常美英

常美英

副主任医师

2025-02-23 11:25
月经失调便秘要如何解决
月经失调便秘要如何解决[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2-21 14:55
女尿酸420需要吃药吗
今天去医院抽血,检查了血常规、血糖和血尿酸,血尿酸值为420μmol/L,高于正常值,女性尿酸420μmol/L需要吃药吗?[详细]

杨铁生

杨铁生

主任医师

2025-02-12 14:59
小孩有蚕豆病能不能贴丁桂儿脐贴
小孩有蚕豆病可以贴丁桂儿脐贴吗[详细]

黄茂

黄茂

主任医师

2025-01-24 12:43
宝宝拉绿色大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拉绿色大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李婕琳

李婕琳

副主任医师

2025-01-16 14:13
β2微球蛋白偏高跟感冒有没有关系
昨天去检查,发现β2微球蛋白偏高,想了解β2微球蛋白偏高跟感冒有没有关系[详细]

原庆

原庆

主任医师

2025-01-15 15:22
初孕期间肠胃有点紊乱的处理方法
初孕期间肠胃有点紊乱的处理方法[详细]

刘晓

刘晓

副主任医师

2025-01-12 15:22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10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