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需避开月经期、急性感染期、妊娠期、严重慢性病未控制期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期间。这些情况下拔牙可能引发出血增加、感染扩散或全身性并发症。
女性月经期间凝血功能暂时性下降,拔牙可能导致创面渗血时间延长。子宫内膜脱落时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会加重术后疼痛敏感度。建议月经结束后3-5天再行拔牙手术,避免出现代偿性出血和愈合延迟。
牙龈脓肿、冠周炎等口腔急性炎症期禁止拔牙。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时手术易导致感染扩散,可能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或菌血症。需先通过头孢类抗生素控制感染,待红肿热痛症状消失后再评估拔牙时机。
妊娠前三个月拔牙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后三个月仰卧位手术易引发低血压综合征。必需拔牙时应选择孕中期4-6个月,且需产科医生协同评估。X线检查需用铅裙防护腹部,麻醉药选择不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
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空腹血糖>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拔牙风险较高。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高血糖状态会影响伤口愈合。此类患者需先调整基础病情至稳定状态,术前监测生命体征。
长期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拔牙前需评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控制在2.0以下,必要时需心内科医生指导药物调整方案。微创拔牙后可采用明胶海绵填塞、缝合压迫等止血措施。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用冰袋间断冷敷术区面部。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疼痛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等镇痛药,出现持续出血、剧烈肿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慢性病患者应继续规律服用基础疾病药物,保持血压血糖监测。备孕女性建议完成口腔治疗后再计划妊娠,减少孕期口腔急诊风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