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的饮食原则需兼顾营养均衡与恢复需求,主要包括高蛋白摄入、适量碳水化合物、充足维生素矿物质、水分补充及少食多餐五个方面。
产后身体修复需要大量蛋白质支持,建议每日摄入90-100克优质蛋白。动物蛋白如瘦肉、鱼类、鸡蛋易被人体吸收,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可辅助补充。剖宫产产妇需额外增加20%蛋白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但需避免过量红肉以防便秘。
选择低升糖指数的复合碳水如燕麦、糙米,每日控制在200-300克。这类食物能稳定血糖并提供持续能量,有助于乳汁分泌。精制糖分摄入需限制在25克以下,避免影响产后体重恢复。
重点补充铁、钙及维生素D。动物肝脏每周2次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每日500毫升乳制品满足钙需求,日照不足时需补充维生素D制剂。深色蔬菜应占每日蔬菜摄入量50%以上,提供叶酸等微量元素。
哺乳期每日饮水量需达2.5-3升,除白开水外可饮用低脂牛奶、清淡汤品。水分不足会影响乳汁分泌量,但需避免餐前大量饮水影响食欲。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理想状态。
建议每日5-6餐,每餐七分饱。这种模式能缓解产后胃肠功能减弱带来的不适,稳定能量供应。加餐可选择无糖酸奶、坚果等健康零食,夜间哺乳前可适量补充易消化食物。
产后饮食需根据分娩方式调整,顺产产妇次日即可恢复正常饮食,剖宫产需待排气后从流食逐步过渡。哺乳期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但应避免高油高盐食物。建议每周摄入20种以上食材,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出现伤口愈合延迟或乳汁分泌异常时,应及时咨询营养师调整膳食结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特定营养素制剂。保持规律进餐时间有助于建立生物钟,促进整体恢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