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蒂是连接花朵与茎部的关键结构,主要由花梗、花托、花萼三部分组成,承担支撑、保护和营养输送功能。
花梗是花蒂最下方的细长部分,直接连接茎干与花托。其内部维管束负责将水分和无机盐从茎部输送至花朵,同时支撑花朵空间定位。部分植物如樱花的花梗会随果实发育膨大形成果柄。
花托位于花梗顶端膨大处,是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着生平台。蔷薇科植物的花托呈杯状如月季,而葫芦科则形成筒状结构。部分植物花托会参与果实形成,如草莓的肉质部分实为花托膨大。
由若干萼片组成的花萼位于花托最外层,多呈绿色叶片状。除保护幼嫩花蕾外,茄科等植物的宿存花萼能持续保护果实。特殊情况下如虞美人,花萼会在开花前脱落。
部分植物的花蒂特化为特殊结构。莲的花托形成莲蓬,菊科植物的花托发育成花序托盘。这些变异结构既增强繁殖效率,也提升对传粉者的吸引力。
环境胁迫或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花蒂发育异常,表现为花梗缩短如矮牵牛、花托畸形等。这类现象常影响授粉成功率,需通过调控光照或补充硼元素预防。
观察花蒂结构时建议选择清晨刚开放的花朵,此时组织含水量高便于解剖。用放大镜可清晰观察花托上的器官排列规律,对比不同科属植物的花蒂差异能直观理解植物分类学特征。日常插花处理应注意保留足够长度花梗,斜剪切口以增强吸水效率,定期换水可避免花蒂导管堵塞导致花朵早衰。对于园艺爱好者,掌握花蒂发育规律有助于精准判断植物花期,提高人工授粉成功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