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唐代《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这名字有禅意。细品,越品越有味道。古医书称它荎蕏(音chízhū)、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具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
酸苦甘辛咸
五味子的功效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别名】菋、玄及、五味。
【性味】味酸、甘,性温。
【归经】归肺、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盗汗自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南北五味子
俗话说五味慰五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味子虽小五味俱全。中医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子以其五味而能补五脏气,养五脏。
五味子有南五味和北五味之分,就像南方人和北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植物也是如此。
南五味色鲜红、个头小、果粒小、肉轻薄,偏于敛肺止咳,治风寒咳嗽有奇效。北五味紫黑色、个头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补心肾最益,治虚损劳伤最妙。
南方人常说南五味好,北方人则说北五味好。其实都是好药,有一句诗说,南五味,北五味,南北五味慰五脏。解的就是这个纷争。
五味子要怎么吃?
新鲜的五味子很好吃,不仅颜色诱人,口感也很美。入口酸、甜,有经霜的清爽和凉意。吃五味子不吐核,吐核的都是外行人,不会吃。核有微微的辛和苦,但核才是精华,越嚼越香。外行人不懂这个,一吐核便是五味只吃了三味,差两味。这样的滋味便不完美。
山里人最会吃五味子。煮五味子粥自不必说。用自然风干的五味子文火炒至微焦,配绿茶和蜂蜜就是香甜的五味子茶。给远道而来的客人冲一杯,酸甜辛苦咸,真的是五味俱全,瞬间就驱除了旅途的风尘与疲惫。更有美味的五味子酒,五味子经清洗、风干、磨碎、炒香、入粮食酒密封,浸足半月,便是成了。泡五味子酒有一个诀窍,就是每天都要抱着瓶子晃一晃。摇晃才能入味,甘酸辛苦咸,晃呀晃,全晃进了醇香的高粱或玉米酒中。盖子一揭开,便是满天满地的果香和酒香。
古籍批注
古书上说五味子治“黄昏嗽”。“黄昏嗽”是指人在近黄昏时咳嗽加重。元代名医朱丹溪《丹溪心法》说:“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药王孙思邈还说:“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
何洁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