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呵呵...),还不十分热。
节气养生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气候炎热,出汗较多,如果再加之工作劳累,人们就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养生,重在“养心”。小暑时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应五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也是顺从“春夏养阳”。《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不节则伤脏”,小暑时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此时更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需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做到“心静”。
另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节气饮食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时令良品:西瓜、扁豆、豇豆、四季豆、绿豆、番茄。小暑时节,黄鳝体壮而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滋补作用最强,故我国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而“小暑黄鳝赛人参”还有另一层含义,与中医学“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蕴涵着“冬病夏治”之意。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此时若内服具有温补作用的黄鳝,可以达到调节脏腑、改善体质的目的,到冬季就能很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上述疾病的发生。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阳痿、早泄等肾阳虚者,在小暑时节吃黄鳝进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鳝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因黄鳝属于温补类食物,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活动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感冒发热、急性鼻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炎症患者,或平素容易“上火”的人群均不宜食用。
而平素容易“上火”的人群,可以吃绿豆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容易流鼻血的人,在空气干燥、补水又不足的时候,可以吃莲藕凉血、滋阴、清热。对老年人来说,夏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风俗小食
民间在小暑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风俗食物——蜜汁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健康预防
勿多食:
小暑时节人们会觉得闷热、烦躁,精神不振,甚至会出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从中医理论来看,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所以应做到少动多静。就饮食而言,应注意清热祛暑,尽量避免进食大量肥甘厚味,以免滋腻碍胃。此外,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防范肠道疾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