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时最大胸围因人而异,主要与肺活量、胸廓弹性、呼吸肌力量、体型差异及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成年男性通常可达90-110厘米,女性约为80-100厘米。
肺活量是决定最大胸围的关键因素。肺活量大者吸气时能吸入更多空气,胸腔扩张幅度更大。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的人群,肺活量普遍高于常人,胸围变化范围可达10-15厘米。
胸廓骨骼和软骨的柔韧性直接影响扩张极限。青少年因软骨未完全骨化,胸廓弹性较好;中老年人可能出现肋软骨钙化,导致胸围变化幅度减少2-3厘米。
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能力决定吸气深度。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力量,使胸围增加5-8厘米。呼吸肌无力患者最大胸围可能降低30%以上。
肥胖者因胸壁脂肪堆积限制胸腔扩张,胸围变化幅度较小;瘦高体型者胸廓纵向空间大,吸气时胸围增幅更明显,可达基础值的15%-20%。
男性因激素水平较高,胸廓肌肉发达,平均最大胸围比女性高10-15厘米。35岁后随肌肉量下降,胸围扩张能力每年递减0.5-1厘米。
日常可通过深呼吸练习、有氧运动增强呼吸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扩胸运动。测量时应保持直立姿势,软尺经乳头水平绕胸一周,在最大吸气末读取数值。存在严重呼吸困难或胸廓畸形者需及时就医评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