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血可通过饮食调理、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情绪管理和中医调理五种方式实现。气血不足多与营养不良、熬夜耗损、缺乏运动、情绪压力及体质虚弱等因素相关。
补气血需注重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含铁丰富,可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红枣、枸杞、黑芝麻等传统药食同源食材能温补气血;搭配维生素C高的柑橘类水果可提升铁吸收率。避免生冷寒凉食物损伤脾胃功能。
夜间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经造血时段,长期熬夜会直接耗伤气血。建议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午间小憩30分钟有助于恢复精力。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电子设备蓝光刺激,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
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每周3-5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可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过度劳累反而消耗气血,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温开水。
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气血生化。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培养书法、园艺等舒缓爱好。社交互动能分泌愉悦激素,避免孤独感加重气血损耗。
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温补脾肾;四物汤、归脾汤等经典方剂需经中医辨证使用。体质偏寒者可配合生姜红糖茶,阴虚火旺者适宜麦冬玉竹代茶饮。定期进行背部刮痧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
日常可多食用南瓜小米粥、桂圆莲子羹等易吸收的温补膳食,经期后及产后应特别注重气血养护。避免久坐久站影响血液循环,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身体束缚。长期气血亏虚伴随头晕心悸等症状时,建议就医排查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潜在疾病。保持平和心态,循序渐进调整生活方式,气血状态会逐步改善。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