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生殖科普 > 生育百科 > 正文

冬季的夫妻性生活怎么过更健康?

发布时间:2019-01-24 11:06:1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照理说,夫妻生活应该是不分季节的。可是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养生时应“合天时,顺地理”。四季的自然规律是“春天、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冬季养生的原则是“藏而不泄”,故古人早已有“冬季禁欲”之说。

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比古人好得多,营养也更为丰富充足,身体也更为健康,而且在对待性的问题上思想也解放多了。因此,现代人的性要求要比古人强烈得多,性次数也更多。现代性医学专家研究也认为,有规律的房事对人的健康有益。因此,在冬季进行适当的夫妻生活还是必要的。不过,夫妻在冬季过夫妻生活时也应注意保健。

避免酒后入房

在天寒地冷的冬季,许多人都喜欢利用喝酒来御寒。事实上,多喝一些酒,可以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人有热烘烘的感觉。但这只是使人暂时消除了冷的感觉,并不是真正的御寒。如果酒后入房或以酒助性,那更是错上加错。自古以来医学们就告诫人们不要“醉以入房”。现代医学证明,酒精是一种性腺毒素,过量饮酒可使性腺中毒,血中睾丸酮水平低降70—80%,男子发生阳痿不育。

应注意预防感冒

冬季气候寒冷,如果夫妻赤身裸体地过夫妻生活,最容易引起伤风感冒。一般症状还比较重,病程也较长,对身体有很长的危害。这种患者往往羞于到医院看病,自行购药,如果药不对症,感冒会拖得很久。因此,在冬季夫妻生活,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感冒。

适当控制性频率

当然,如何掌握性频率,可因人而异。年富力强的,性次数可多一些,而年老体弱,性次数可少一些。有严重疾病的,应禁止房事。自测的方法是:房事次日,双方身心愉快,精力充沛,即说明性频率是合适的。如房事次日,双方感到疲倦乏力,头昏眼花,甚至畏寒怕冷,这说明性频率不合适。总之,你自己的感觉是你最好的指导老师。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许多能量来御寒,而性生活会消耗人较多的能量。在过夫妻生活时,如果不掌握分寸,确实容易影响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妇科霉菌性阴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妇科霉菌性阴炎反复发作怎么办
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与免疫力低下、用药不规范、卫生习惯不良、糖尿病控制不佳、伴侣交叉感染等因素有关,需针对性治疗与预防。1、免疫力调节: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慢性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阴道菌群失衡易诱发霉菌复发。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和益生菌,保持7-8小时睡眠,每周进行瑜伽、快走等中等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临床常用转移因子口服液、脾氨肽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2、...[详细]
发布于 2025-05-18

推荐阅读

为什么软的那么快?射精快怎么办治疗方法
为什么软的那么快?射精快怎么办治疗方法
软得太快一般考虑为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指男性不能持续获得或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已完成满意的性生活。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是一种影响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及伴侣的生活质量,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危险信号。勃起功能障碍一般分为心理性、器质性以及混合性。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一般与心里压力有关,如日常夫妻关系不和谐、性知识缺乏...[详细]
2024-02-21 18:28
45岁以后该怎样过性生活呢
45岁以后该怎样过性生活呢
一对夫妇20多岁结婚关系如胶似漆,但丈夫到45岁时,妻子在他眼中突然失去了性感,当妻子不好意思地提起性生活时,他总是把话题岔开。他俩很少做爱,原来亲密的关系变得淡漠了。另一对夫妇进入不惑之年,性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美满了。当然他们不像新...[详细]
2021-05-24 09:04
女性肚子上可刺络放血吗
女性肚子上刺络放血需谨慎操作,特定情况如痛经、瘀血型妇科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尝试,但需避开重要脏器和孕期。1、中医原理:刺络放血源于中医"活血化瘀"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关元、气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腹部放血多用于治疗下焦瘀滞,但需严格遵循经络走向,避免损伤任脉等重要经脉。操作前需由中医师辨证,确认属于气滞血瘀证型方可实施。2、禁忌部位:脐周三寸范围内禁止放...[详细]
2025-05-18 15:09
女人五十岁骑动感单车可以吗
五十岁女性可以骑动感单车,需结合个人健康状况调整强度,注意关节保护、心血管适应、激素变化、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计划。1、关节保护:更年期雌激素下降可能加速关节退化,高冲击运动易引发膝关节磨损。建议选择低阻力骑行,单次不超过30分钟,配合护膝使用。运动前后可进行靠墙静蹲每次30秒或直腿抬高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2、心血管适应: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需...[详细]
2025-05-18 15:08
女生臀部和大腿胖的原因
女生臀部和大腿胖的原因
女生臀部和大腿脂肪堆积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久坐习惯、饮食结构及代谢特点相关,可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改善。1、激素影响:雌激素促进脂肪在臀部和大腿囤积,这是女性生育功能的生理特征。月经周期、避孕药使用或孕期激素变化会加剧脂肪沉积。调节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补充大豆异黄酮调节激素;避免高剂量雌激素类药物。2、遗传...[详细]
2025-05-18 15:07
来姨妈可以不吃饭吗
来姨妈可以不吃饭吗
女性经期需要保证营养摄入,不吃饭可能导致低血糖、贫血加重或激素紊乱,建议选择温热易消化食物。1、生理需求: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伴随血液流失,身体对铁元素和蛋白质需求增加。长期空腹会降低血红蛋白合成效率,可能引发头晕乏力。可食用红枣枸杞粥、菠菜猪肝汤、牛肉羹等补铁食物,必要时服用琥珀酸亚铁片。2、激素影响: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多易引发胃肠痉挛,完全禁食可能加剧痛...[详细]
2025-05-18 15:06
来例假可以不吃饭吗
女性经期需要保证营养摄入,不吃饭可能加重不适,建议选择易消化食物、补充铁元素、控制冷饮摄入、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1、营养需求:月经期间子宫内膜脱落导致失血,身体需要更多能量和铁元素维持机能。长期空腹可能引发低血糖、头晕乏力,建议每日摄入至少1500大卡热量,优先选择红枣、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2、消化调整:孕激素水平变化会减缓胃肠蠕动,可采取少食多...[详细]
2025-05-18 15:06
来例假不吃饭会怎样
女性经期不吃饭可能导致低血糖、贫血加重、激素紊乱、免疫力下降及消化系统异常,需及时调整饮食结构。1、低血糖风险: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下降,经期女性本身因失血易出现乏力症状。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引发头晕、冷汗等低血糖反应。建议选择全麦面包、燕麦粥等缓释能量食物,搭配坚果补充健康脂肪。2、贫血加重:经期失血使铁元素流失加速,缺乏动物肝脏、红肉等含铁食物摄入会导致血...[详细]
2025-05-18 15:05
来姨妈可以不吃早餐吗
来姨妈可以不吃早餐吗
月经期间不建议跳过早餐,空腹可能导致低血糖加重经期不适,规律饮食有助于维持能量和激素平衡。1、血糖波动:空腹时血糖水平下降,可能引发头晕乏力,经期女性对血糖变化更敏感。建议选择燕麦粥、全麦面包搭配鸡蛋,缓慢释放碳水化合物稳定血糖。2、激素分泌:早餐缺失影响皮质醇节律,加剧经期情绪波动。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坚果,促进血清素合成缓解焦虑。3、经痛加重:胃...[详细]
2025-05-18 15:04
来姨妈一天不吃饭会怎么样
来姨妈一天不吃饭会怎么样
女性经期一天不进食可能导致低血糖、经量异常、免疫力下降、胃肠功能紊乱及激素失衡。1、低血糖风险: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下降,经期女性本就因失血易出现乏力症状。未及时补充能量会加重头晕、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严重时可能晕厥。建议随身携带巧克力或坚果,每小时少量补充,避免长时间空腹。2、经血异常:饥饿状态会抑制垂体功能,影响促黄体生成素分泌,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规则。可能...[详细]
2025-05-18 15:03
婴儿的大便像蛋清什么引起的
婴儿的大便像蛋清什么引起的[详细]

居宝芹

居宝芹

主任医师

2025-03-25 15:41
肾虚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肾虚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详细]

冯淬灵

冯淬灵

主任医师

2025-02-06 12:37
吃他达拉非片可以喝酒吗
吃他达拉非片可以喝酒吗[详细]

高其宏

高其宏

副主任医师

2025-02-02 17:16
脂溢性脱发怎么治疗
脂溢性脱发怎么办[详细]

雷明君

雷明君

副主任医师

2025-01-26 18:57
流产大出血怎么治疗
流产大出血怎么治疗[详细]

曹剑

曹剑

副主任医师

2025-01-19 16:20
怎么缓解生理期疼痛该
怎么缓解生理期疼痛该[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1-19 12:36
肾阴虚西医如何用药
肾阴虚西医如何用药[详细]

王强

王强

副主任医师

2025-01-12 15:29
大脚趾底肿痛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大脚趾底肿痛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详细]

李宏

李宏

副主任医师

2025-01-10 17:07
心肌梗死放支架后能吃麝香保心丸吗
我有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放支架后能吃麝香保心丸吗?[详细]

何红涛

何红涛

副主任医师

2025-01-10 12:56
孩子脱发原因是什么?
孩子脱发原因是什么?[详细]

刘雯敏

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2025-01-07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