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可通过观察经期出血量、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主要有经血总量少于20毫升、经期短于2天、无血块或颜色浅淡、周期规律但量少、伴随贫血症状等表现。
正常月经量为20-80毫升,少于20毫升属于月经量少。可通过卫生巾使用量粗略估算,若整个经期仅需1-2片卫生巾且未浸透,或日用卫生巾更换频率超过4小时仍干燥,可能提示经量过少。子宫内膜受损、卵巢功能减退等均可导致该现象。
月经持续时间短于2天需警惕,正常经期应持续3-7天。突然出现的经期缩短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问题。长期经期过短且量少者,可能存在宫腔粘连或子宫内膜结核等器质性疾病。
月经量少者常表现为经血色淡、质地稀薄如水,或仅有少量褐色分泌物。正常经血应呈暗红色,含少量子宫内膜碎片。若持续出现粉红色或咖啡色分泌物,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量逐渐减少,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属于生理性卵巢功能衰退表现。年轻女性出现该情况需排查过度节食、剧烈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或垂体微腺瘤等病理性原因。
部分月经量少者会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可能与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有关。但需注意,缺铁性贫血本身也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进一步加重月经量少,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出血情况,包括使用卫生巾数量、经血颜色及身体反应。日常避免过度节食,保证铁、叶酸等营养素摄入,适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若连续出现月经量少合并周期紊乱、不孕等症状,需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疾病。中医认为月经量少多与气血不足、肾虚血瘀有关,可辨证选用当归、熟地黄等药材调理,但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