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宣明五气》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如果说,“酸、甜、苦、辣、咸”也要分个高下的话,那么,咸味一定会坐上头把交椅。因为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而咸又入肾。”
咸味,可作为补肾或入肾药物的引经药,如很多药物用来治疗肾脏疾病时都采用盐来炮制,以增加针对肾脏的作用,例如盐灸杜仲、盐黄柏等。
的确,我们每天都必须吃点咸味来补充元气,比如大汗淋漓后喝点淡盐水就能迅速补充体能。
“盐,味咸,归肾经,能引药入肾,调味和中,益肾润燥。”从理论上来说,人体每天吃点盐,确实是能够养肾的。但另一方面,如果过犹不及,五味过咸,则肾就会首当其冲地受到损伤。
我们有位朋友,10几年的“男”言之隐,西医、中医看了七八家,民间偏方也用了10几种,但未见任何效果。自从上个月开始用淡盐水送服正威方后,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差点走进了“多吃盐能补肾”的误区。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咸味涌泄”,而肾为封藏之本,主闭藏,宜藏不宜泄,《素问·宝命全形论》亦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
所以,日常过量食用咸味,会损害肾的封藏之性而伤肾。
为什么过量食盐会伤肾,过量食盐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今天我们以中医的角度从4个方面给大家分析一下:
1
吃盐过多,会加重肾的负担
肾主气化,主水液代谢。吃盐太多,会加重肾的负担。
有的人会突然出现手指变粗,但检查肾功能正常。从中医来讲,这是盐入肾而伤了肾,导致肾的气化功能下降,水液无力排出,留滞于体内,导致水肿。
就我们临床所见,肾虚型的水肿多见于下半身,特别是内踝内侧的太溪穴处,若肾虚而气化不利,则此处会形成水肿。有时水肿非常明显,会使太溪穴皮肤高于内踝尖(内踝为足太阴脾经所过,当属土),我门中医称之为水泛高原,是土不制水了。
2
吃盐过多,会使血压升高
肾含相火,盐伤肾,会导致相火外泄。若长期吃过咸的食物,容易使人血压升高。
现代医学认为,盐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当过多的钠离子进入血液,会使血管内渗透压升高,导致更多的水分进入血管,诱发血压升高。
从中医来分析,所谓的血压升高,是虚火上浮。因为过多吃盐,导致肾中的相火不能内守,而外泄升浮。如果有的朋友血压偏高,一定要赶紧改吃清淡饮食。
有时病人会出现下肢水肿,兼血压升高,这都是肾虚所致。此类症型,在辨证的基础上可重用益母草,益母草既可化瘀,又能利水,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3
吃盐过多,会引发尿频
肾与膀胱为表里,主司小便。
我们有些朋友,特别是前列腺出了状况的,尿频症状明显,特别是晚上睡觉时,需要频繁起床小便。
从中医来分析,所谓尿频,多由肾虚所致。肾中阳气不足,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水湿不能被气化,会频繁刺激膀胱,导致尿频。
现代医学认为,尿频并不仅仅是因为喝水太多,当吃盐过多时也会产生尿频,体内盐多时,肾脏会加班加点工作,从而出现尿频症状。
4
吃盐过多,会使皮肤变黑
肾主水,其色为黑。多吃盐,会刺激肾气,导致肾所主的黑色外透,在皮肤上形成黑斑,或整个皮肤变黑。
临床多见,肾虚之人,皮肤易发黑,有的下眼睑处发黑,这些都是水色外透的表现。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的生活,没有一天能够离开盐。虽然盐为百味之首,但盐不可多吃。俗话说:粗茶淡饭最养人。其中即有少吃盐的意思,肾虚患者更当谨记。
大家平时是喜欢吃味咸的还是味淡的呢?如果你对饮食有自己的见解,也欢迎随时与我们分享。当然,如果你有男性方面或者其它疾病的困扰,也可以咨询我们,门诊老师会在第一时间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