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预防疾病需从增强免疫力、调节生活习惯、注意环境清洁、科学接种疫苗、及时就医五方面入手。春季高发疾病主要有流感、过敏性疾病、肠胃炎、皮肤病、呼吸道感染等。
合理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能提升免疫细胞活性,建议通过猕猴桃、柑橘等天然食物摄取。保持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午间小憩20分钟效果更佳。规律进行快走、瑜伽等中低强度运动,每周3次以上有助于改善免疫调节功能。
采用"春捂秋冻"原则逐步减衣,避免昼夜温差引发感冒。饮食遵循"少酸多甘"原则,增加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调整作息与自然光照同步,早晨7点前拉开窗帘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控制每日屏幕时间不超过6小时,避免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
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可降低病原体浓度。使用除螨仪每周清理床褥,尘螨排泄物是主要过敏原。卫生间保持干燥,定期用60℃热水冲洗地漏防止霉菌滋生。外出回家后立即用流水冲洗鼻腔,减少花粉附着。
流感疫苗建议在2-3月完成补种,保护期约6-8个月。过敏体质者提前2周服用抗组胺药物可增强疫苗效果。水痘疫苗需接种2剂次,间隔4-8周效果最佳。老年人建议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5年加强1次。
持续低热超过3天需排查支原体感染,干咳伴胸闷可能提示过敏性哮喘。腹泻伴随黏液血便应做便常规检测,警惕诺如病毒暴发。皮肤出现环形红斑需鉴别玫瑰糠疹与体癣。突发性听力下降可能为分泌性中耳炎早期表现。
春季宜增加蒲公英、鱼腥草等药食同源食材的摄入,制作代茶饮可清热解毒。进行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运动时,注意配合腹式呼吸增强肺活量。过敏人群外出建议佩戴纳米级防护口罩,回家后及时冲洗头发。家庭药箱应备妥盐酸西替利嗪、蒙脱石散等常用药物,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通过正念冥想缓解"春季情绪障碍",每日晒太阳30分钟促进血清素合成。
朱陵群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