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可能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障碍、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瘙痒症是一种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可能伴随皮肤红肿、脱屑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皮肤干燥是瘙痒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秋冬季节或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皮肤缺乏水分和油脂会导致角质层受损,引发瘙痒。日常护理可使用保湿霜或润肤乳,避免频繁使用碱性洗护产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刺激性肥皂。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室内湿度有助于缓解症状。
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或某些化妆品成分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导致瘙痒。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等也可能引起全身性瘙痒。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轻度过敏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症状。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常伴随皮肤瘙痒症状。高血糖会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和神经末梢敏感度增加。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可能引起皮肤干燥瘙痒。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糖和激素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内分泌调节治疗。
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疾病会引起神经源性瘙痒。这类瘙痒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无明显病变但瘙痒剧烈。压力大、焦虑等心理因素可能加重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神经系统疾病,可遵医嘱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调节神经敏感度的药物。
胆汁淤积性肝病、胆管梗阻等会导致胆汁酸盐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这类瘙痒多呈全身性,夜间加重,可能伴随黄疸。需通过肝功能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原发肝胆疾病是关键。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考来烯胺等胆汁酸结合树脂缓解症状。
预防瘙痒症需注意皮肤保湿护理,避免过度清洁和搔抓。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化学纤维刺激。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如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症状如皮疹、黄疸等,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止痒药物,特别是含有激素的外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慢性瘙痒患者,心理疏导和压力管理也很重要。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