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
您的位置: 复禾男女 > 生殖疾病 > 正文

精子通道被堵截是因为附睾炎

发布时间:2019-02-19 18:35:49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男性附睾炎可导致死精?男性附睾炎是很常见的男科疾病,很多男性早期并没有很好的认识,长期反复发作。当自身到了孕育年龄的时候,发现精子的存活率很低,其实和附睾炎有着一定的联系。

那么为何男性附睾炎会导致死精呢?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附睾炎对于精子的影响都有哪些,便于大家对这样的疾病有很好的认识。

降低精子的活动能力

附睾被病原体感染后,有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可直接对附睾管中的精子造成损害,抑制精子的活动度或使精子发生凝集,以降低其活动能力;有的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吸附在精子表面,使其活动力降低甚至丧失。

堵截精子的行走通道

附睾炎如果是由淋球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不仅会发生炎症反应而损害精子,而且极易引起附睾管腔的缩小或堵塞,导致附睾尾部与输精管连接处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

困住精子

附睾炎还是导致男子体内形成抗精子抗体的重要原因。

当附睾发生炎症时,身体的自卫系统就会立即行动,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物质进入发炎的附睾管内,对病原体产生清除反应,形成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反应,产生免疫细胞,同时免疫细胞对机体自身组织的识别能力明显下降,直接与精子表面或精浆中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形成抗精子抗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最新文章推荐

女性如何科学丰胸
女性如何科学丰胸
女性科学丰胸需通过营养补充、运动锻炼、激素调节、正确穿戴内衣及医美辅助等综合实现,关键在于健康安全与个体差异考量。1、营养补充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健康脂肪摄入有助于乳腺组织发育,推荐食用豆制品、深海鱼类、坚果等食物。维生素E可促进雌激素分泌,常见于菠菜、鳄梨等食材。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脂肪流失,需保证每日热量与营养均衡,乳制品中的天然激素前体对胸部发育有潜在益处。...[详细]
发布于 2025-06-30

推荐阅读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有哪些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有哪些
弱精症可能由精索静脉曲张、生殖道感染、内分泌异常、染色体缺陷、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日常可通过补充锌硒元素、抗氧化食物、优质蛋白、维生素E及限制烟酒等方式辅助改善精子质量。1、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血液淤积会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患者可能伴随阴囊坠胀感,久站后症状加重。临床可通过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术后配合生精片、左卡尼汀等药物促进恢复。...[详细]
2025-06-20 15:32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是什么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是什么
弱精症可能由精索静脉曲张、生殖道感染、内分泌异常、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引起,日常可通过补充锌硒元素、抗氧化食物、优质蛋白及维生素改善精子质量。1、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临床表现为阴囊坠胀感,可通过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术后建议避免久坐并穿着宽松内裤。2、生殖道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引发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疾...[详细]
2025-06-20 15:32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 弱精症怎么调理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 弱精症怎么调理
弱精症可能由精索静脉曲张、生殖道感染、内分泌异常、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锌硒元素、增加抗氧化食物摄入、减少加工食品及戒烟限酒等方式辅助改善。1、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会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临床表现为阴囊坠胀感,可通过阴囊彩超确诊。轻度患者建议穿宽松内裤并避免久坐,中重度需考虑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日...[详细]
2025-06-20 15:31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 弱精症原因是什么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 弱精症原因是什么
弱精症可能由不良生活习惯、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异常、染色体缺陷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等方式辅助改善。1、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会降低精子活力,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睾丸生精功能。高温环境如频繁泡温泉、久坐穿紧身裤等,会使阴囊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熬夜导致的生物钟紊乱也会干扰激素分泌。2、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详细]
2025-06-20 15:30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 弱精饮食如何调理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 弱精饮食如何调理
弱精症可能由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异常、生殖道感染、免疫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引起,饮食调理可通过补充锌硒元素、抗氧化食物、优质蛋白、维生素及限制高脂饮食改善精子质量。1、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会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临床表现为阴囊坠胀感,可通过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日常避免久坐久站,穿着宽松内裤有助于缓解症状。2、内分泌异常:垂体功能...[详细]
2025-06-20 15:27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 男人弱精怎么调理
弱精症原因及饮食方法 男人弱精怎么调理
弱精症可能由精索静脉曲张、生殖道感染、内分泌异常、不良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锌硒元素、增加抗氧化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及减少烟酒等方式辅助改善。1、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会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生成。轻度可通过阴囊托带缓解,中重度需考虑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伴随阴囊坠胀感时建议避免久站久坐。2、生殖道感染:前列腺...[详细]
2025-06-20 15:26
男生弱精是怎么引起的
男生弱精是怎么引起的
男性弱精症可能由不良生活习惯、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弱精症主要表现为精子活力下降,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1、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熬夜、久坐或穿紧身裤等行为会导致阴囊局部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生精功能。高温环境可能造成精子DNA损伤,降低精子活力。建议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泡温泉或蒸桑拿,选择...[详细]
2025-06-20 15:24
射精会影响以后生育吗
射精会影响以后生育吗
射精本身不会影响生育能力,但频繁射精可能暂时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生育能力主要与精子质量、生殖系统健康、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1、精子质量:正常射精不会损害精子质量,但短期内频繁射精可能导致精液中精子浓度暂时下降。精子生成周期约74天,适度排精有助于维持精子活力。建议备孕期间每周射精2-3次以保持最佳精子状态。2、生殖系统健康:规律射精有助于预防前列腺炎等疾病,...[详细]
2025-06-20 10:06
腹径105mm怎么算腹围
腹径105mm对应的腹围计算方式为:腹围≈腹径×3.14π值,即约330mm33cm。实际测量时需用软尺绕腹部最突出处水平环绕一周,数值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浮动。腹径通常指腹部前后径的直线距离,而腹围是腹部周长的测量值。临床或家庭自测时,建议采取站立姿势,自然呼吸状态下用无弹性的软尺紧贴皮肤测量。若腹径数据来源于超声报告,需注意超声切面可能存在的角度误差,实际...[详细]
2025-07-01 17:00
单亲好还是重组家庭好
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各有优劣,具体选择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单亲家庭可能更简单直接,重组家庭则可能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单亲家庭通常由父母一方独自抚养孩子,家庭结构相对简单,决策过程更加高效,可以减少家庭矛盾。孩子在单亲家庭中可能更容易获得父母的全部关注,情感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经济压力可能集中在单亲父母身上,但家庭开支相对较少,管理更为便捷。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更早学...[详细]
2025-07-01 16:35
两个月的宝宝可以喝苹果水吗
两个月的宝宝可以喝苹果水吗[详细]

张晓蕊

张晓蕊

副主任医师

2025-03-20 13:34
小便老是尿不尽是怎么回事
从上个星期开始,我出现了小便老是尿不尽的症状,感觉特别的难受,小便老是尿不尽是怎么回事?[详细]

张国喜

张国喜

副主任医师

2025-02-24 14:03
无痛人流后吃什么消炎药比较好
无痛人流后吃什么消炎药[详细]

常美英

常美英

副主任医师

2025-02-23 11:25
月经失调便秘要如何解决
月经失调便秘要如何解决[详细]

张龙

张龙

副主任医师

2025-02-21 14:55
女尿酸420需要吃药吗
今天去医院抽血,检查了血常规、血糖和血尿酸,血尿酸值为420μmol/L,高于正常值,女性尿酸420μmol/L需要吃药吗?[详细]

杨铁生

杨铁生

主任医师

2025-02-12 14:59
小孩有蚕豆病能不能贴丁桂儿脐贴
小孩有蚕豆病可以贴丁桂儿脐贴吗[详细]

黄茂

黄茂

主任医师

2025-01-24 12:43
宝宝拉绿色大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拉绿色大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详细]

李婕琳

李婕琳

副主任医师

2025-01-16 14:13
β2微球蛋白偏高跟感冒有没有关系
昨天去检查,发现β2微球蛋白偏高,想了解β2微球蛋白偏高跟感冒有没有关系[详细]

原庆

原庆

主任医师

2025-01-15 15:22
初孕期间肠胃有点紊乱的处理方法
初孕期间肠胃有点紊乱的处理方法[详细]

刘晓

刘晓

副主任医师

2025-01-12 15:22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小孩吃奶粉拉奶瓣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详细]

王海燕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2025-01-10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