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患者适合选择易消化、低刺激的食物,主要有软烂米粥、蒸蛋羹、山药泥、南瓜糊、低脂鱼肉五类。
粳米或小米熬煮至糊化状态的粥类能形成黏膜保护层,米油中含有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胃黏膜修复。避免添加豆类等产气食材,温度控制在40℃左右为宜,每日可少量多次进食。
鸡蛋清富含卵磷脂和优质蛋白,采用水蒸方式制作的蛋羹质地柔滑,不会增加胃酸分泌。建议每日摄入1-2个鸡蛋,避免添加酱油、辣椒等调味料,可搭配少量芝麻油提味。
山药含有的黏液蛋白能在胃壁形成保护膜,其淀粉酶抑制剂可减少胃酸刺激。新鲜山药蒸熟后捣成泥状,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克以内,避免与酸性食物同食。
南瓜中果胶成分可吸附胃部有害物质,β-胡萝卜素有助于黏膜再生。选择老南瓜去皮蒸熟后搅拌成糊,可添加少量藕粉增加粘稠度,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鳕鱼、龙利鱼等白肉鱼类提供易吸收的动物蛋白,清蒸或水煮方式能保留营养。每次食用量不超过掌心大小,剔除所有鱼刺,搭配姜汁可降低腥味刺激。
胃糜烂恢复期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5-6餐且每餐七分饱。所有食材需彻底烹煮至软烂,避免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餐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睡前3小时停止进食。可适当饮用温热的蒲公英茶或甘蓝汁,其中硫化物成分具有抗炎作用。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