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经通常无法自愈,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常见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及宫腔粘连等。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典型表现为经期下腹坠痛、性交痛及不孕,可能伴随经量增多。需通过腹腔镜确诊,治疗包括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均匀增大,痛经呈持续性加重,常伴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增厚,治疗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控制症状,保守无效时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输卵管、卵巢等盆腔器官炎症,引发下腹隐痛或坠痛,急性期伴发热、异常分泌物。需抗生素规范治疗,慢性炎症可能造成输卵管粘连,需配合物理疗法促进炎症吸收。
黏膜下肌瘤压迫宫腔或影响子宫收缩,表现为经期腹痛伴月经量增多。肌瘤直径小于5厘米可尝试米非司酮等药物缩瘤,肌瘤导致严重贫血或快速生长时需行肌瘤剔除术。
宫腔操作史引发的内膜损伤粘连,表现为经血排出受阻的周期性腹痛。宫腔镜检查可明确粘连程度,轻度粘连通过宫腔镜分离术治疗,重度粘连需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粘连。
继发性痛经患者应保持经期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盆腔充血。饮食注意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推荐菠菜、动物肝脏等富含铁食物。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疼痛发作时可采用热敷缓解症状。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及疼痛变化,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