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耳朵需从日常习惯、环境防护、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主要有避免噪音损伤、正确清洁耳道、预防耳部感染、控制慢性疾病、定期听力检查五种方法。
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会导致噪声性耳聋。使用耳机时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在嘈杂环境中佩戴降噪耳塞或耳罩。职业性噪音暴露者需定期进行听力筛查,突发强噪音后出现耳鸣或耳闷感应及时就医。
耳垢具有自洁功能,过度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或鼓膜。建议仅用湿润毛巾清洁耳廓,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油性耳垢者可每半年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清理,出现耳垢栓塞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时需医疗干预。
游泳时佩戴防水耳塞可预防外耳道炎,洗澡后及时擦干耳廓积水。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恶性外耳道炎,耳痛伴随发热需抗生素治疗。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加速耳蜗微血管病变,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保持血压低于140/90mmHg,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突发眩晕伴耳鸣可能是耳卒中前兆,需紧急溶栓治疗。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纯音测听,噪声暴露职业者每半年检查一次。新生儿需完成耳声发射筛查,学龄儿童反复中耳炎会影响语言发育。老年性耳聋可考虑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
日常可多食用含锌牡蛎、坚果、镁深绿色蔬菜、维生素B族全谷物的食物促进耳蜗神经代谢,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梅尼埃病症状。适度有氧运动改善内耳血供,但潜水或高空跳伞需做好耳压平衡训练。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缓解耳闷,感冒期间避免强行做瓦尔萨尔瓦动作。发现听力持续下降、耳鸣加重或耳溢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李渊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