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裂可通过保湿护理、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物理治疗和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脚后跟裂通常由皮肤干燥、真菌感染、营养缺乏、外力摩擦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皮肤干燥是脚跟开裂最常见原因。每日用温水泡脚后涂抹含尿素或乳木果油的润肤霜,帮助软化角质层。选择封闭性较强的凡士林或绵羊油类产品,睡前穿棉袜加强吸收。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加重脱水。
真菌感染需使用抗真菌药膏如联苯苄唑、特比萘芬等。深度裂口可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但需医生指导。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需要莫匹罗星等抗生素软膏。维生素E软膏能促进裂口愈合。
减少赤脚行走和穿硬底鞋的时间,选择有缓冲垫的鞋子。控制每日站立时长,肥胖者需减轻体重降低足部压力。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频繁使用碱性肥皂洗脚。
定期用浮石或磨脚器轻柔去除死皮,但禁止过度打磨。裂口较深时可使用医用硅胶足跟套保护创面。光疗仪照射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选择物理疗法。
长期不愈的脚跟开裂需排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系统性疾病。伴随红肿热痛可能需进行细菌培养,严重角质增生可考虑医疗级水杨酸焕肤。儿童出现脚跟皲裂要警惕遗传性掌跖角化症。
日常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A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维生素E坚果、橄榄油和欧米伽3脂肪酸深海鱼的饮食,促进皮肤修复。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避免合成纤维材质。运动后及时清洁足部,游泳时穿防水拖鞋预防真菌感染。中老年人可定期进行足部精油按摩改善微循环,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需避免高温泡脚。若裂口出血或持续扩大,应立即停止自行处理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