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通常持续2-6周,具体时间受分娩方式、子宫恢复情况、哺乳频率、个人体质及护理方式等因素影响。
产后3-4天排出鲜红色恶露,含大量血液和蜕膜组织。此时子宫创面未愈合,需勤换卫生巾并观察出血量,若每小时浸透1片以上需警惕产后出血。
产后5-10天转为淡红色浆液状,含少量血液及宫颈黏液。此时子宫收缩明显,哺乳可促进缩宫素分泌加速恶露排出,适当走动有助于宫腔积血排出。
产后10天至3周呈现白色或淡黄色,主要含白细胞和表皮细胞。此阶段若出现恶露异味、发热或反复鲜红色出血,可能提示宫腔感染或胎盘残留。
剖宫产产妇因手术创伤可能延长1-2周,贫血或子宫复旧不良者持续时间更长。35岁以上高龄产妇因肌纤维弹性下降,恶露排出速度常慢于年轻产妇。
恶露超过6周未净需排查子宫复旧不全、宫内感染或妊娠物残留。B超检查可明确宫腔情况,必要时需行清宫术或抗感染治疗。
产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次,恶露期间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饮食宜多摄入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促进造血,饮用益母草红糖水辅助宫缩。坚持母乳喂养每日8-12次能有效刺激子宫收缩,产后42天需复查超声评估子宫恢复情况。若恶露突然增多、颜色变鲜红或伴腹痛发热,应立即就医处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曹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