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的诱因主要包括长期雌激素暴露、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增加子宫内膜癌变风险。
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是主要诱因。绝经后女性使用单一雌激素替代疗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持续性无排卵状态,均会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增生。临床数据显示,这类人群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3-5倍。
肥胖患者脂肪组织中芳香化酶活性增高,使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量增加。同时胰岛素抵抗会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游离雌激素浓度。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患病风险提升1.6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排卵障碍导致孕激素缺乏,伴随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可能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最终约30%会恶变。卵巢颗粒细胞瘤等雌激素分泌性肿瘤也会显著增加风险。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携带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其子宫内膜癌终生发病风险达40-60%。有直系亲属患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普通人高2-3倍,这类患者往往发病年龄更早。
长期使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2-3倍。该药物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初潮早、绝经晚导致的月经周期总数过多,也会延长子宫内膜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
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和代谢水平,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促进雌激素代谢,每日应保证25-30克膳食纤维,多食用全谷物、十字花科蔬菜。定期妇科检查对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绝经后阴道出血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诊。控制血糖和血压等基础疾病也能降低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