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排空乳汁、冷热敷缓解、中药调理和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和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需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医生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哺乳期女性用药需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品种,用药期间可继续母乳喂养。
保持乳汁通畅是治疗关键,可通过婴儿吸吮、吸奶器或手法按摩排空乳房。哺乳时先喂患侧乳房,确保乳汁充分排出。按摩手法应轻柔,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推压,避免暴力挤压加重炎症。
急性期红肿热痛明显时可用冷敷减轻肿胀,每次15-20分钟。慢性期或排乳前可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温度不宜过高。冷热交替敷可改善局部循环,但脓肿形成期禁用热敷。
中医认为乳腺炎多属肝郁气滞或热毒壅结,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材。成药如乳癖消片、逍遥丸等具有疏肝理气功效。中药外敷可用金黄散或仙人掌捣烂敷患处。
形成乳房脓肿时需手术切开引流,在脓肿最低位作放射状切口排脓。术后需定期换药,保持引流通畅。严重感染或反复发作的乳腺炎可能需终止哺乳,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预防乳腺炎需注意哺乳卫生,每次喂奶前后清洁乳头,纠正婴儿含接姿势。穿戴合适哺乳文胸避免压迫,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保证充足休息。出现乳房硬块、红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脓肿形成。哺乳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影响乳汁分泌。适当进行乳房保健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