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适合练习温和舒缓的瑜伽动作,主要有猫牛式、婴儿式、仰卧束角式、坐姿前屈式和桥式。这些动作能缓解痛经、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同时避免压迫腹部或倒立类体式。
跪姿双手双膝撑地,吸气时塌腰抬头牛式,呼气时拱背低头猫式。该动作通过脊柱的波浪式活动放松腰骶肌肉,缓解经期腰部酸胀感,同时温和刺激子宫周围血液循环。每组重复8-10次,注意动作与呼吸同步。
跪坐后上半身前倾,额头触地,双臂向前伸展或置于体侧。这个修复性体式能放松整个背部,减轻盆腔压力,特别适合经量较大时的舒缓练习。保持3-5分钟,可在腹部下方垫抱枕增加舒适度。
平躺后脚心相对,双膝向两侧打开,双手置于腹部或体侧。该体式能打开髋关节,促进盆腔血液回流,改善经期水肿。可在背部垫瑜伽砖调节高度,停留5-8分钟,用毯子覆盖腹部保暖。
双腿伸直坐立,从髋部向前折叠,双手抓脚或小腿。温和的前屈能安抚神经系统,缓解经期焦躁情绪,注意不要过度拉扯腹部。若柔韧性不足可屈膝或在臀部垫高,保持1-2分钟。
仰卧屈膝踩地,抬起臀部至大腿与躯干呈直线。这个轻度后弯能伸展腹股沟区域,调节内分泌系统,但经期需控制幅度避免腰部代偿。支撑版本可将瑜伽砖置于骶骨下方,停留30秒-1分钟。
经期瑜伽应选择静态保持为主的阴瑜伽风格,室温建议保持在24-26℃避免受凉。练习前后可饮用温热的姜茶或红糖水,搭配热敷袋敷于下腹部效果更佳。避免练习时间过长,单次20-30分钟为宜,如出现头晕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停止。经期第2-3天量多时可减少体式数量,以完全放松的休息术代替。日常可补充含铁食物如菠菜、红枣,配合快走等低强度有氧运动维持身体活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