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性在医生指导下可短期服用避孕药,但需严格评估必要性。避孕药使用主要考虑激素调节需求、严重痛经控制、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等医疗用途,非首选常规避孕方式。
部分青春期女性因月经周期紊乱需短期使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这类药物需在妇科医生监测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干扰内分泌系统发育。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原发性痛经患者,低剂量避孕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使用前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常见药物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连续用药周期不超过3-6个月。
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青少年,避孕药可改善雄激素过高症状。常用醋酸环丙孕酮炔雌醇片等抗雄激素制剂,需配合血糖、血脂监测,避免长期使用影响代谢。
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左炔诺孕酮,频繁使用会导致月经紊乱。每年使用不超过2次,服药后需追踪妊娠试验,不能替代常规避孕措施。
长期服用可能影响骨密度积累,18岁以下连续使用超过1年需定期骨密度检测。合并偏头痛、肥胖或血栓家族史者禁用含雌激素制剂。
青春期女性应优先选择避孕套等物理避孕方式,既预防意外妊娠又阻断性传播疾病。日常保持经期记录,出现月经异常及时就医而非自行用药。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周进行30分钟以上负重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激素代谢的行为。若必须使用药物避孕,需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
张忠浩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