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不干净的毛巾可能引发多种疾病,主要有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眼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不洁毛巾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可能引发毛囊炎、疖肿或脓疱疮。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或化脓,严重时可扩散至周围组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轻度感染可通过外用抗菌药膏缓解,反复发作需就医排查免疫系统问题。
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通过会阴部接触传播,可能导致尿道炎或膀胱炎。常见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每日更换内裤、如厕后正确清洁可降低风险,出现血尿或发热需及时进行尿常规检查,必要时采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
女性易发霉菌性阴道炎,表现为豆腐渣样白带和外阴瘙痒;男性可能患龟头炎,出现红斑和分泌物。需区分细菌性、真菌性感染对症用药,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检查。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血糖控制以防复发。
共用毛巾传播腺病毒或细菌可能引发结膜炎,症状包括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和畏光。急性期需冷敷缓解不适,医生可能开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药物。避免揉眼,单独使用毛巾,症状加重伴视力模糊需警惕角膜炎。
毛巾沾染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后接触口鼻,可能引起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儿童和老人易出现脱水,需补充电解质溶液。日常注意毛巾高温消毒,处理呕吐物时戴手套,持续发热或血便需排除细菌性痢疾。
建议选择浅色纯棉毛巾便于观察污渍,每3个月更换一次。清洗时用60℃以上热水浸泡20分钟,阳光下暴晒6小时可有效杀菌。浴室保持通风干燥,个人毛巾分开悬挂且间距大于10厘米。外出住宿可携带一次性压缩毛巾,健身房的公用毛巾应垫在器械上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出现持续不适症状超过48小时,或伴随发热、皮疹扩散等表现时,需到皮肤科、泌尿外科或妇科专科就诊。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