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女性黄体酮低需通过激素替代、营养调节、生活方式改善、中医调理及定期监测综合干预。
黄体酮不足可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次,每日2次、黄体酮胶囊100mg/次,睡前服或注射黄体酮油剂20mg/日肌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月经周期调整剂量,子宫内膜薄者需配合雌激素序贯疗法。用药期间监测乳房胀痛、突破性出血等副作用。
维生素B650mg/日促进黄体生成,维生素E400IU/日改善卵巢功能,锌元素15mg/日调节激素合成。日常多吃黄豆制品豆浆200ml/日、南瓜籽30g/日、三文鱼每周2次等富含植物雌激素和ω-3食物。
保证23点前入睡,深度睡眠维持6小时以上可稳定褪黑素分泌。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快走40分钟/游泳30分钟,避免马拉松等过度消耗运动。通过正念冥想每日15分钟降低皮质醇水平,压力激素过高会抑制黄体功能。
肾阳虚型用毓麟珠加减菟丝子15g+枸杞12g,肝郁型选用逍遥散柴胡9g+当归10g。艾灸关元穴每日20分钟、三阴交穴双侧各15分钟可改善卵巢血流。经前期开始饮用玫瑰陈皮茶玫瑰花5朵+陈皮3g沸水冲泡。
月经第21-23天抽血查孕酮>15nmol/L为正常,基础体温监测需呈现高温相12-14天。每3个月复查阴道超声观察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8mm需调整方案。计划妊娠者需在排卵后补充黄体酮至孕12周。
黄体酮偏低女性日常应增加亚麻籽油5ml/日和巴西坚果2颗/日摄入,避免生冷饮食。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同房频率保持每周2-3次可刺激激素分泌。睡眠时穿戴纯棉内衣,避免电热毯高温影响内分泌。长期服用避孕药者需定期检测激素水平,肥胖患者需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出现经期缩短至21天以内或经前点滴出血超过3个月,建议进行垂体MRI排除器质病变。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