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男性出现无精或射精无力现象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生理衰退、激素变化、慢性疾病、前列腺问题或心理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原因评估是否正常。
男性60岁后睾丸功能逐渐减退,生精能力下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睾酮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精液量减少甚至无精,但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建议定期检测激素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如口服十一酸睾酮胶丸、注射丙酸睾酮或贴剂补充。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可能影响血管和神经功能,导致射精障碍。长期高血糖会损伤支配生殖系统的神经,高血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抑制射精反射。需控制基础疾病,调整降压方案如换用ARB类药物,配合营养神经治疗甲钴胺、维生素B族。
前列腺增生或炎症可能阻塞精液排出通道。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约30%伴有射精量减少,前列腺炎则可能引发射精疼痛导致心理性抑制。可进行前列腺超声和PSA检查,药物治疗包括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或抗炎治疗。
退休、伴侣关系变化等生活事件可能引发焦虑性射精障碍。大脑皮层对射精中枢的抑制增强会导致"放空枪"现象。认知行为疗法效果显著,配合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可改善射精控制力。
抗抑郁药SSRIs类、抗胆碱能药物等可能干扰射精功能。长期服用镇静剂或抗雄激素药物也会抑制精液生成。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如将帕罗西汀更换为米氮平,或减少抗胆碱药物剂量。
日常建议增加锌元素摄入牡蛎、南瓜子每日20g,补充维生素E坚果30g/日和番茄红素熟番茄200g/日。适度有氧运动快走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可改善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骑行压迫会阴部。出现持续无精应进行精液分析、性激素六项和阴囊超声检查,排除睾丸萎缩或输精管梗阻等器质性问题。伴侣可通过非插入式性行为维持亲密关系,减轻心理压力。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